欠薪追讨句号未了(现场直击)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03:34 人民网-华南新闻 |
本报记者陈少波 “你好,是洪香吗?不是?什么,洪香和他老公回江西老家啦!”洪香是50位到广州市总工会上访的唯高鞋厂员工中的一位,记者通过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提前和她约好见面,希望直接听当事人讲讲整个追讨欠薪事件的来龙去脉。洪香和其他工友一样,拿到补偿金后离开了鞋厂,并很快在白云区石井镇另外一家鞋厂找到了新的工作。10月27日早上,当记者如约赶到石井镇,不料她却匆匆离开了广州。接电话的人称,洪香连手机都卖给了他。洪香如此,唯高鞋厂其他职工的电话全都处于关机状态,想找他们都已经不容易了。站在工业区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的外来打工仔、打工妹有说有笑地从记者身边走过。他们和洪香一样,背井离乡,来到这个陌生的大城市寻梦……路边那一间间川菜馆、湘菜馆,或许可以暂时一解他们的乡愁。寻找洪香新打工的那家鞋厂颇费周折。的士司机带着记者和总工会的工作人员,沿途问下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鞋厂所在的工业区。可是,连路边以搭客为生的“摩的”司机,听到那家鞋厂的名字,也是一脸茫然。倒是一位路过的外来工,热情地朝着三四百米外的一幢简陋的厂房一指:“那儿就是!”鞋厂门面很小,招牌更是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有外来工的指点,我们还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沿街而来,满眼都是类似的小作坊:两三层高的厂房,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工人四五十名左右。林林总总的鞋厂,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配件厂,在这里找到了勃发的空间,车来车往,热闹而纷杂。尽管唯高鞋厂并不在这个小镇,周遭的环境却也相差不远。 “我们街道常住人口才27000多人,而流动人口超过20万,大大小小的商铺、工厂少说也有4000来家,有港商,也有来自江浙一带的厂家。”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富强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介绍情况没有掩饰。“唯高鞋厂欠薪事件”发生后,他多次到现场进行调解,与第11社的负责人和唯高鞋厂职工代表协商解决办法,有一天一直谈到晚上10点,饭也没来得及吃。事件最后通过协商获得解决。他解释说,如果走法律途径,工人获得欠薪需要更长时间。何富强坦言,劳动纠纷解决不好就是街道不安定的“震源”。从今年3月至今,周边地区大大小小的劳动争议事件有100多起,负责处理这方面工作的街道劳动监察所4位同志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他有一次甚至要临时先从弟弟那儿借来3万元,垫付工人的欠薪。他这样分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个体老板多,他们追求经济利益,法律意识淡薄,一旦经营不善,往往一走了之。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新工人往往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很多人都没有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对企业老板的经济实力一般都心中无数,只要有厂招工,就一涌而上,招致很多遗憾。”记者在唯高鞋厂现场看到,原有的工人散了,厂房也重新出租出去了,“唯高鞋厂欠薪事件”表面上似乎划上了句号。但是,这里以及其他地方还有如此众多的企业,还有如此众多的外来工,类似的欠薪事件还有其他类型的劳动争议还会继续发生。 怎么办?何富强开出的药方很简单:普法。 “政府要立法,企业老板要守法,工人也要懂法。” 如今,这里的街道已经开设了专门面对村社80多位负责人的劳动法规培训课,合格者颁发劳动法规监督证件。当他们管理出租厂房时也负责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规的情况。 “问题出在基层,也要解决在基层。”何富强话不多,却透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