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领”人才在这里造就(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09:02 光明日报 | ||
——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徐福缘 本报通讯员 林汉堡 本报记者 谢军 徐福缘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办学定位一是强调了要办“本科”,以区别于以往的高职高专学校,二是强调“应用技术型”,以区别于研究型传统本科院校,三是强调应用技术型也要有别于人,即“有自身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应用型技术型本科院校。他们认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技术转化与开发能力的工程师、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工程师,这样的人才既非“白领”,亦非“蓝领”,而是“灰领”。 为此,该校推出了一招又一招:针对低端生源的特点,学校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这里除了安排本科生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外,特别安排了大比重的实践环节,其学时、学分均占到总盘子的35-40%。为了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学校在学生实践环节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实训,而且是侧重与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使命紧密结合。 开拓创新,打破常规,增强学生自信心是关键。徐福缘告诉我们,学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学校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习。允许学生横跨全校工、经、管、理、文五大学科门类去选择,文科生选理科,文科生选工科、工科生选理科,甚至还有工科生选了英语专业。本学期,已有18位2002级本科生走进了新专业的教室。 积极用好上海高考“立交桥”政策,鼓励优秀学生“本插本”。这是指让一部分学生在二年级时报考复旦、交大等7所高校,成为他们的插班生(俗称“本插本”)。对此,有人认为学校这样做太吃亏了,一来每年要流失50名左右优秀生源;二来这些学生每年的学费流失就是几十万元!但该校领导者却来了个逆向思维:如果这些学生当初进校后,抱定宗旨要考插班生,他们必定会努力学习,假如说由于这些同学的勤奋而带动了周围的学风,比如说走了他一个,却留下了好几个被他带起来的好学生,这对学校全局来说岂不很有利吗?当然,对学生来说,也多了一次选学校的机会。更主要的是让广大同学看到了希望,学校鼓励学生报考第二专业。上学期就有251位同学被7所高校录取,这些高校中既有交大、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东华等部属重点大学,也有戏剧学院、中医药大学等有着特殊要求的院校。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和假期修读第二专业后,将来不仅能持有本校的专业毕业文凭,还能取得其他高校的第二专业证书。 在采取众多激励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学校也加大了质量监控考核,每年都有二三十名学生因成绩太差而退学,这也从另一角度保证了“灰领”人才的培养质量。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