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濒危的江西青阳腔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4日14:54 人民网

  曹诚平

  在中国戏曲的浩瀚海洋中,有一种唱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的出现,引起了中国戏曲形式的重大变革,被誉为天下时尚的新调,现在大半个中国的剧种如徽剧、川剧、湘剧、桂剧、赣剧、黄梅戏等诸多剧种,都与他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是多个剧种的祖先。这个剧种,就是在历史上曾有过几遍天下观众的青阳腔,他与当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昆曲是同期形成的,当时青阳腔盛行于长江以南,昆曲流传于大江之北。然而,就是这朵古老的戏曲奇葩,如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渐渐音绝舞息,几近绝迹,仅在江西湖口县尚有少数民间艺人能够演出一些片断。为了抢救这只濒临绝唱的戏剧大熊猫,今年9月,九江市正式决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青阳腔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九天歌舞落凡尘

  位于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县,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这里上通楚北,下达皖南,乃三江之门户,七省之通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湖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文人会萃之所、戏曲盛行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仅有27万人口的湖口县却拥有七个剧种110个专业和业余剧团,当时号称百团大战,其势之盛,可想而知。各种戏曲在生产和生活中与当地的民风习俗,民间宗教相结合,又形成了独具鄱阳湖畔文化特色的仪式戏剧。农民们不仅在农闲时要唱戏、丰收时要唱戏、还有结婚、生子、祝寿、做屋时也要唱,再发展到节庆、参军、升学、开业时也要唱。唱戏,已经成为群众抒发心中喜怒哀乐的主要形式。1999年,湖口县被江西省文化厅命名为戏曲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称号。而青阳腔在湖口的发现,更是使这个戏曲之乡充满了传奇色彩。

  1982年底的一天,时任湖口县文化馆馆长的刘春江到文桥乡检查工作时,恰好晚上有一个村庄在唱戏,他便也去看看热闹。这一看,倒把他给看愣住了。刘春江从十五岁起就在黄梅剧团搞音乐,对各种戏曲唱腔也说得上是烂熟于胸了,可台上这出古朴、典雅、只用锣鼓伴唱,不用管弦配乐,一唱众和的戏曲到底属什么流派啊?回文化馆之后,刘春江立即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这种在湖口县广为流行,在乡村里老人小孩都能哼唱几句,一向为专业演员所看不起的农家土戏竟然是与昆曲并列为明代时尚雅调的青阳腔!其实,早在1956年,中国著名的戏剧史专家黄芝冈和武建伦先生就意外地在湖口发现了明代青阳腔遗响湖口高腔,但对此也没有更深的研究。为了不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失传,从此,刘春江便结缘青阳腔,二十多年来倾心收集,整理和研究这一沦落凡尘的天曲。

  鄱阳湖畔一奇葩

  青阳腔因形成于安徽省九华山脚下的青阳县而得名,又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所以又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同时驰名于明清两代,被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天下时尚的新调。

  在宋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萌生了南戏,后来形成了号称四大声腔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腔,四大声腔先后都在池州流行过,并很快与青阳丰富的民歌、九华山的佛俗说唱、大型宗教戏剧目连(俗称还愿戏)等民间艺术相融合,发展到元代便形成了青阳腔。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青阳腔是在(明)嘉靖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当地,与地方语音及民歌小曲结合形成,广为流传,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使唱腔趋于柔和优美;在句法上,增加了三、五、七言的偶句,促成了板式唱腔的形成,从而实现了戏曲声腔上的重大革新,在我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为周贻白先生所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的序中写道;一九五六年于湖口发现的青阳腔,使我们找到了弋阳腔的变种,对明代流行的各种曲集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声腔,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现在各地高腔剧种以及徽戏的形成,在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作为南戏中一支突起的新军,青阳腔兴盛于明清,持续500余年,有《青阳时调》、《时调青阳》、《时调青昆》、《昆池新调》,《滚调乐府》等青阳腔剧本选集,并广为流传。现在丹麦、奥地利、日本等国家图书馆还保存有明代青阳腔剧目,足可见当时青阳腔流行之广!青阳腔属于南戏高腔体系,其剧本是曲牌联套传奇体制,其行当继承了古南戏的七角制(生、旦、净、末、丑、外、贴),后发展为九角制(增加小、夫二角)。明代各种刊本收录了剧目近百种。青阳腔在声腔上属南曲五声系统,他的演唱特征主要是:用锣鼓伴唱,不用管弦;一唱众和,独唱与帮腔结合;运用腔滚结合的歌唱方法滚调。青阳腔不但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中徽剧由青阳腔直接演变而来,四大徽班晋京产生了京剧。

  清乾隆年间,史称花部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纷纷兴起,青阳腔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各流行地区入乡随俗、生根开花,结合当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当地的戏曲剧种;而青阳腔剧种自咸丰三年(1853)始,由于兵燹(青阳县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瘟疫,青阳腔艺人纷纷弃家外流谋生,使得该剧种在发祥地青阳日渐式微,却由水路流传到鄱阳湖一带,在江西省湖口县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到1987年,全县已有48个青阳腔业余剧团,以至乡乡村村都有青阳腔业余班社,其势炽热,如火如荼。发祥地青阳县后从湖口迎回失传多年的青阳腔,恢复上演《送饭·斩娥》、《夜等·追舟》、《百花赠剑》、《思凡下山》4出青阳腔传统折子戏。1989年10月,青阳县文化局组织创作上演新编青阳腔小戏《月圆桥》参加安徽省第二届艺术节池州分场调演,获剧本创作和表演奖。1991年4月由安徽省艺术研究所、安庆市黄梅戏研究所、池州地区文化局、青阳县文化局联合编辑出版《青阳腔剧目汇编》(上、下集),收集青阳腔大小剧目94个。1992年5月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安徽省艺术研究所、池州地区文化局、青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在青阳开,与会专家、学者在会上交流学术论文24篇,并以《古腔新论》结集出版。至此,青阳腔在湖口和青阳又迎来了她的第二个春天,但第二春却远比第一春短暂。

  重振青阳会有时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电视等各种文艺形式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唱戏看戏已不再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主要形式,特别是九十年代打工大潮的涌现,使得大量农村业余剧团演员流失,加之一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先后离开人世,青阳腔又日渐式微,到现在湖口县已经找不到一个剧团能够演出一出完整的青阳腔戏。

  看着这些,已从文化馆长位置上退下来的刘春江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果这株古老的戏曲奇葩就这样消失,那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啊!今年三月,身为九江市政协委员的刘春江在出席政协会议时,正式提出了对青阳腔开展抢救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九江市委书记刘积福的高度重视,当即批示给予十万元的资金支持。湖口县很快成立了青阳腔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申报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计划,湖口县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青阳腔艺术陈列馆的建设和书籍整理出版工作,形成申报文件及其它有关手续,于2004年10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起申报。目前,湖口县已正式确定选址在著名景点石钟山上梅花厅筹建青阳腔艺术陈列馆,陈列馆分为青阳腔农民剧团演出剧照、青阳腔特色脸谱专版介绍、清代以来青阳腔剧目、折子戏曲谱手抄本录像展映以及音乐欣赏四大部分。目前,已搜集到青阳腔手抄剧目131个、曲牌448首、单折戏与杂出戏64个、音乐资料50余本、音像资料110多个小时、青阳腔业余剧照及各类资料1000余幅、青阳腔脸谱46个。据悉,由一个县承建传统剧种艺术陈列馆,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下一步,湖口县将在农村选两个基础较好的点,建两个青阳腔演出基地,同时在县县黄梅剧团的基础上城成立一个青阳腔专业演出队,兼带培训青阳腔学员。

  到目前为止,江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成功的是庐山,湖口县申报青阳腔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啻是江西的又一声惊雷。如果顺利的话,不仅使这只濒危的戏剧大熊猫得到有效保护,为积累了千年深厚文化沉淀的石钟山又增添厚重的一笔,而且与近在咫尺的风景名胜区庐山相映成辉,成为鄱阳湖畔两颗璀彩夺目的明珠!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你对她越温…柔…
她会爱你更狂野!
非常笑话
烦了累了看笑话
——包治百病哦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泰宁站隆重开通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陕西群英大“惠”萃!
肿瘤克星"1+1"疗法!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小熊猫:女生不理我。妈妈:她们不是老夸你墨镜酷吗…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