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话:从减少出行人数着手缓解交通拥挤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6日08:34 人民网 |
网友:刘德中 每当交通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人考虑问题的焦点无非是围绕着车与路的矛盾展开的。其实,车与路的矛盾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的矛盾在于人与空间的冲突,要缓解乃至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必须从减少出行人数入手进行谋划。 我们原来工作区与生活区放在一起的布局方式其实就是非常好的控制交通流量的一种方式。现在,要保持或者恢复这种方式是不太可能。如今大有可为的是督促企事业单位创新工作方式,知识型企业更应该走在前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人们的工作方式却保持着强大的惯性,变化微乎其微。办公、通讯工具的进步为工作方式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SOHO一族成为时尚。知识企业等新型组织对效率的追求为工作方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传统科研部门的工作安排也为知识企业的工作方式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些机构应该以“远程工作”为主安排员工的工作。所谓“远程工作”,就是指不是每天非到办公室来上班,而是具备条件的员工可以在家工作。只要有电脑,上网方便,居住条件好,家里干扰少,非日常管理类的员工经申请批准应该可以在家里办公。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减少了员工上下班的路途时间,在大夏天为员工午休好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做还可以为单位节约办公面积,为社会减轻交通拥挤,具有可观的潜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传统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都是每周1-2次到单位集中的,许多书刊出版部门的编辑也是每周只去那么几次的,住在校外的高校老师如果没有课和集体活动也是不必到学校的。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网络公司根本没有必要让研发人员、编辑人员每天长途奔波往来单位,与其花钱租写字楼,还不如把这些钱用于给员工租房或者买房,为他们在家办公创造条件。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呢? 在家办公的监督是个问题,但是现在已经容易解决了。在网络时代,雅虎通等工具可以让人们非常方便的联机交流。考勤人员可以规定在工作时间不能随便离家,必须联机,对于随机的联络问答必须在30分钟内做出回应,等等。其实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领导者、管理者的观念,只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员工,相信他们的良心与责任感,主要考核员工的工作成果,对于工作方式的形式就不会那么重视了。 对于知识企业的日常管理员工来说,工作方式创新也是大有可为的。条件是他们要一专多能,能够一身数任,可以安排他们进行兼岗的尝试,每人有一个主岗,再兼一个副岗,改变每个人只干一摊事的状况。只要人人成为多面手,对本部门的工作都有所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间也可以不是那么刻板。在基准的工作时间内,只要一个部门有人在,基本的工作就能够完成,就不必要求人人一刀切地依据统一的时间安排运行。只要每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是精神饱满的,一个看起来纪律不那么严明的团队效率是未必差的。 美国许多传统大企业都拥有远程工作的雇员,几年前估计就有4000万美国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上班的,800万劳动者是完全在家上班的(参见《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程》第38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我们应该记住,微软、戴尔的起步都是其创始人在家工作的成果。“对新工作方式进行创新和对新产品进行创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参见《知识管理》第14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个人化公司》的作者戈沙尔等认为,目前正发生着一场革命,通用电气等先驱公司不再强迫员工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对体制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员工,这样就扩大了个人为公司增添价值的空间。 据报道,华盛顿治理交通的措施之一就是让雇主选择远程办公(参考消息2003/10/31)。美国交通专家认为,即使每周有一天让员工在家工作,对于缓解交通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惠而不费的。在家工作的人数每增加3%,交通延误的时间就能减少10%。华盛顿是美国远程工作程度最高的地区,去年大约有15%的人每个月至少有一天在家工作,美国全国2001年底5%的职员是远程办公的。远程工作的倡议者认为60%的工作者每周至少可以有一天不上班。美国联邦法律已经规定,到2005年底,远程办公要普及到所有员工。 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学习的。政府部门与知识企业的领导者都应该确立工作方式创新的观念,为缓解交通拥挤做出贡献。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