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球化带来机遇和挑战专题 > 正文

宣言起草人克莱因:让全球化为人类谋共同福利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16:18 人民网

  人民网珠海11月7日电记者果永毅、赵京安、顾玉清、罗春华、李欣玉报道: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暨中国企业高峰会今天下午举行“世界经济发展与中国论坛”。大会由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主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宣言起草人劳伦斯·罗·克莱因在大会上发表题为“让全球化为人类谋共同福利”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主席先生、各位贵宾,

  我要以珠海宣言为框架谈一谈,我讲演的题目是“让全球化为人类谋共同福利”。

  我的大会主题演讲题目中的“共同”一词是我刻意选用的,这个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全球化”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就像在医学中一样,这种概念在我们这篇演讲中并不罕见。这是一个可取的日益发展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废弃,但它确实具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不可能轻易地从“全球化”大力的发展中分离开来。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经济环境中。我自己的技术工作大多与对这些相互依存的理解有关。因此,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经济运作以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形式为这个世界上相互依存的各个社会所取得的进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好坏皆有的结果。

  我1979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为了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证明为最良好的最初举措,我们团组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们路过了一块农田。在那块农田里,几十个农民,甚至也许几百个农民,正在用铁铲、锄头和耙子翻土。我对我们团组里的一位精明的发展经济学家说:“如果我们给这个生产队配备哪怕只有几台约翰迪尔拖拉机和几台自动耕作机,4到10个人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整个生产队的农活。”她回答说:“是的,但农场又如何安排那些闲置人员工作呢?”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已成为过去。一种大而高效的现代经济,例如美国所建立的经济,已经从利用IT(信息技术)取得了效率收益,达到某些特殊工作所需的人员越来越少的目的。经过几年后,这一过程已使“人员得到减少”。这种作法的意义在于为了实现定量展示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较小的劳动力就够了。

  当美国经济迅速增长时,失业人员容易找到新的岗位,美国经济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几年快速增长而没有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高增长率、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和高生产效益共同创造了一个宏观经济特征的美好组合,但这种局面能否持续下去?

  我们看到,在短短的几年内,美国的失业率从6%以上降到4%以下。然后,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放慢了,失业率又很快上升到了6%以上。现在的生产率略高于2000年以来的生产率,而且生产率还继续保持健康的增长速度。这并不是一个恰当的组合,因为最近劳动力的裁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失业。这种情况可以大大改善,但商业周期的原则或“规律”仍起着很大的作用。中东的战争环境、持续不断的恐怖活动、主要石油进口国的能源高消耗和普遍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已使昔日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在“冷战”结束初期,曾出现过一个非常盛行的现象,即“和平时期公用事业经费”的出现,这对当时经济环境的恰当组合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由于倒退到战争和国际恐怖主义而破坏了经济环境。

  现在有些人比原来更富了(从动态意义上);另一些人大致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还有一些人比原来更穷了。这就是我谈及“共同”福利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学观点来看,这个概念是可以从贫富对比中得出一个平均数,因此,折衷的目标将必然是“共同”福利,直到我们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来和平解决冲突。

  对制订社会物质限制时,经济学家听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意见。“冷战”结束后“和平时期公用事业经费”时期的一个主要支持特点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它使企业得以利用日益提高的生产率。经济学家无力挑战生产率收益。这些使得“全球化”成为可能,而且,应该强调“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抵制计算机、通信和光速信息交换领域的进步是行不通的。现在,一有重大事件发生,全世界几乎即刻知晓。这是“全球化”成为国际经济一个主要特征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金融市场,每个营业日都是24小时运作。这个信息平台不能拿掉,而且,“全球化”不仅是一个主要特征,而且被普遍接受。

  为了理解和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我和一些同事已经对美国经济主要领域的基本生产结构进行了评估。我们已经把一系列投入产出表连贯起来。这些投入产出表是通过对30年来美国经济的近100个领域进行一致性的分类和计算而特意制作出来的。来源:人民网

  相关专题:全球化带来机遇和挑战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