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翰墨情――台湾国画大师陈丹诚谈宋美龄陈博州(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9日15:53 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 ||
丹诚先生于1949年由青岛去台湾,1992年、1993年曾先后以台湾文化艺术访问团副团长的身份,随团访问过济南、青岛、北京。转眼又是十多年了,看到青岛市及家乡城阳区的巨大变化,丹诚先生自是无限感慨。几天的会亲访友、我们弟兄俩自然就把精力转到了书画艺术上。 为了轻装简行,丹诚先生这次没有带他的画册及其它宣传品,因此,我便把几年前他寄我的大画集捎到了他的住处,以备他用。这是台湾国父纪念馆为他编印的精装大型画册。画册前几页分别是台湾学术界权威人士为他写的序,第七页则是一整幅大型彩色照片,题字曰“蒋夫人邀请国画名家留影”。照片中间身穿绿色旗袍者是宋美龄,其左分别是:张大千、张谷年、黄君壁、刘延涛、陈丹诚,其右分别是:马寿华、郑曼青、姚梦谷、高逸鸿。这些人中,当时丹诚先生年龄最小。 一看到这张照片,丹诚先生十分激动。他指着这张照片说:“这些人都是台湾书画界的名人,也是我们书画界和蒋夫人惟一的一张合影。照片上共十人,可惜啊,现在除了蒋夫人和我,其他的八人早就过世了”。照片落款时间按公历推算应该是1970年,距今33年多了。 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播发了宋美龄女士逝世的消息,同时播出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其家属发去的唁电及发表的讲话。 第二天,我因事又到了丹诚先生的住处,一进门他就说:“博州四弟,你知道蒋夫人去世了吗?” 我因近期忙于事务、疏于看电视,还真不知这一消息。接着丹诚先生就说:“蒋夫人仙寿106岁,真不容易啊!前几天咱们说与蒋夫人合影的书画家只剩下我和蒋夫人两人,现在只剩下我自己了。”丹诚先生说到这里,两眼充满了泪花,只差没掉下来,看得出,他昨天看完电视,心情一定很悲伤。飘泊海外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境遇使他怎能不感慨。“蒋夫人一生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画画,她对我们这些有成就的画家十分器重,她不讲论资排辈,我第一次见到蒋夫人给她作画时才42岁”。一番感慨后,丹诚先生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他与宋美龄女士的翰墨情缘。 “蒋夫人爱画竹兰和山水。画竹、兰的指导老师是郑曼青,画山水的指导老师是黄君壁。郑曼青是台湾极有资历和学识的人物,外界称其有五绝:书、画、拳、医、相术,他说他会相面,看人眼里打不进砂子去,他见了我的画很赏识,非要见我,就是他把我推荐给蒋夫人。 “第一次见蒋夫人是40多年前,当时郑曼青带着我一起到了阳明山‘总统’官邸,郑曼青将我对蒋夫人介绍完后,我便当场给蒋夫人画了一幅大雁并题上了款。“看了我的画后,蒋夫人不住称赞说:‘很好,无怪乎郑曼青经常夸奖你,果然是出手不凡、大家风范’,并一再说我的字也好,表示要好好跟我学字。他鼓励我俩说,你们应该勤奋努力,成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栋梁。那一次,蒋夫人还现场画了一幅兰花叫我点评一下,最后蒋夫人把这张画赠给我留作见面纪念。郑曼青先生当场在这张画上跋了一段文字,写道:人近却疑花屏息,清风微动吐幽香,辛丑冬偕丹诚趋诣,‘总统’夫人即席写此以贻丹诚兄为赠,题数字以记其事,曼青。 “那一天蒋夫人留我们两人在‘总统’官邸共进午餐,餐后吃的果品是‘开口笑’(台湾一种干果类)。这一次蒋夫人的接见传到社会上后,不少人都戏说:‘丹诚教授运气好,蒋夫人请吃开口笑’,一时间成为书画界的一段佳话。 “以后蒋夫人在去美国定居前,经常派人送来她的画请我点评,她出版的几本画集也都赠给我作纪念。” 当又谈到宋美龄邀请台湾国画名家这张照片时,丹诚先生说,这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这次活动也是郑曼青负责召集的,参加的人员都是台湾书画界名人,这是台湾书画界的一次高层次的聚会,大家与蒋夫人见见面、聊聊天,最后与蒋夫人共同合影留念。 丹诚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地讲述完了五十多年来,他在海外与宋美龄女士的这些丹青翰墨情缘,我的脑海也久久不能平息,我一直在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书画艺术把炎黄子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论你走到哪里;在外千好万好,什么都好,不如回到自己古朴的家乡好,不论你等到什么时候。 蒋夫人美龄女士走了,我的丹诚兄回来了; 老照片上,同道中只剩下丹诚先生孤身一人;新照片上,丹诚先生的亲友同道一片又一片。 返乡后的丹诚先生常说,我们应该振奋精神,老当益壮,把中华书画艺术共同推向世界,让它发光发热,再创辉煌。 我想,丹诚先生的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