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用市场换技术很必要(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0日11:07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我们还没有独自占领市场的实力。而且2005年后中国汽车业要全部放开,在此情况下不用市场换技术就意味着会被别人击垮。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CKD,几乎所有新推的车型都是此形式。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在出台一些新的政策,限制这种做法。 本报讯(记者陈海玲、陈莹) 面对时下盛行的“假国产化风”,他可以出言不逊,而当问到“消费者何时买车最好”时他又称“需要即是合适”。直率、犀利而富有智慧,作为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东风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苗圩11月7日在珠海参加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据悉,东风汽车公司今年产销量将突破50万辆,收入有望突破800亿元。 风度明年下半年投产 记者:请问风传已久的日产风度轿车在中国生产的计划有没有确定下来? 苗圩:风度明年下半年将在襄樊投产。产量不是问题,关键是销量。我们以销定产。它将是原有风度的全面换型,届时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将是一个崭新的风度。我们对生产风度的工厂已投资了几十个亿。 记者:现在有很多日本公司产的汽车都被召回。最近是日产,之前是本田。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苗圩:不光是日本车,其实所有车都有这种情况。前不久大众车就因为点火线圈问题也被召回过。这是各公司对客户负责、诚信的表现。日产召回了全球约200多万辆车,但实际上出问题的只有20起。这个比例是很低很低的,但不能因为比例低就不负责任。 记者:听说国内销售的日产车型号不同,不在此次免费维修之列? 苗圩:对,2002年前生产的日产阳光车才在召回之列。因为2002年后日产阳光车用的发动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存在此问题。 小学生怎么看得懂高数? 记者:现在被广泛批评的是,中国汽车业在合资中想用市场换技术,到头来结果是两头空。你个人认为有无此类忧虑的必要? 苗圩:无必要。我想反问的是,不用市场换技术我们能怎么办呢?这市场让国外的跨国公司独自占领吗?还是自己独自占领?事实证明,我们还没有独自占领的实力。而且加入WTO后,到2005年后中国汽车业要全部放开,在此情况下不用市场换一点技术就意味着中国所有汽车企业会被别人给击垮。 记者:有人说国产宝马的国产化率只有1%,中国厂家在此场合资中所起的作用只是给宝马装了四个车轮,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合资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意义吗? 苗圩:这是别人的事,我不敢做评价。不过我国有些汽车合资企业中,中方的力量很弱,他们可以说没有做汽车的经验,就算是外方把技术给他,他也看不懂。好像一个小学生,我给他一个高等数学的题,他看不懂,因为他还没学到这一步。我们对自己还是相当有信心的。我们的一些合资车国产化率已超过80%了,如神龙富康,最低的国产化率也有10%左右。 几乎所有新推车型都是CKD 记者:现在说CKD即全散件组装风又重卷而来,这对汽车行业有何影响? 苗圩:那就是大家都变成组装业了。建一条组装线不需要很多钱吧,两三千万人民币足够了,然后都可以进口零件来组装了,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 记者:有多少企业在做这种事情?有什么办法可以监管? 苗圩:几乎所有的企业。几乎所有新推的车型都是此形式。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在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在限制这种做法。现在进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还是需要管理的,在发放配额许可证时应区分企业处于什么状态,是不是真的需要零部件,还是用零部件来组装整车。另外,海关征收关税的情况还可以改进。现在很多这样的例子,即实际上是进口全套整车的,但把它拆散了再运进来,还是按散部件征税。零件和整车的关税率有20多个点的差距。如果区别得好的话,是能限制散装车风潮。 现在国家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马上要出台了,对这方面马上会有新的管理办法。 我国汽车业竞争状态 “别看他们销量不少 但只能维持两三年” 在谈到我国汽车业竞争状态时,苗圩表示目前还是春秋战国,军阀混战。何时出现霸主还不知道,要看竞争情况而定。 现在有种说法说中国汽车业现在有垄断,对此,苗圩表示不能说是垄断,“几大”就不能说垄断,只有一家才能成为垄断。 他认为中国汽车业较理想的发展格局最后应是少数几家大企业占领主要的市场。他说:“现在有10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肯定不能都生存下去,而美国每年1600万辆的汽车产量,只有三大汽车企业在生产.现在我国你别看有很多企业说自己的汽车销得还不少,其实没有钱可赚的。我估计他们维持不了两年或者说三年时间。” 在解决企业三角债方面,苗圩认为,要严格实行“现金回笼制度”,即不收钱就不发货。1999年7月1日后,东风就坚决实行风险销售全部为零,从此再无一笔别人的欠债。这当然会影响销售量,这也不是一个成熟企业的做法。但在中国市场信誉没完善之前,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惟有自己规避风险。 至于在广东的投资生产计划,苗圩说:“我们在广东已有很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深圳开始投资,建立自己的前沿阵地。1992年在惠州和本田合资做生产汽车零部件。今天这个公司产品有1/3出口。1998年原想进入广州本田的整车项目,但未成功,最后变成了我们和本田合资生产发动机,供给广州本田装车。最近我们跟本田在武汉建了一新的公司,明年2月正式投产。”(陈莹、陈海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