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晴转多云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20:41 青年参考 |
中国成了汽车商们的淘金之地。当汽车巨头们为攻城略地手忙脚乱时,却忽略了中国汽车业艳阳高照的天空中开始出现的乌云。 大众公司老板皮舍茨瑞德曾发出警告:10年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很可能会重蹈当年巴西的覆辙。但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4日 中国汽车工业让人忧 如果中国汽车业能够保持数年的增长,并且变得更有竞争力,国内销量的下降可能会导致中国汽车冲向世界市场。 中国在汽车生产上主要依靠一些同外国公司合作的当地厂家。由于质量问题和低效的零件厂,中国的汽车厂还不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汽车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主要是一些用于汽车修理厂的零配件。 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和外国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中国的汽车生产商正在迅速改善其运作。加上廉价劳动力,中国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中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和精密配件。有的分析人员认为,中国可以在4年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商都表示,中国的低成本和对汽车的高需求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否则他们将面临落后的威胁。 另外,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已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市场。海外汽车厂商在为中国设计和生产汽车时,本土习惯却是至关重要的。 路透社近日发表新闻特写指出,汽车厂商正逐步修改他们的车型,以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例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浦东金桥的生产厂厂长威尔逊巡视组装生产线时表示,他们生产的别克轿车至少有一半以上为象征名望和财富的黑色,只有12%的车才漆上红色。 虽然外资汽车企业目前正在充分发掘中国这个庞大汽车市场的潜能,而且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一些汽车生产国深感威胁,但中国本身的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却引发了一些人的忧虑。 “以国内市场换国外技术”这一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初衷,正在被CKD(全散件组装)模式瓦解。面对满街似是而非的“中国造”汽车,中国汽车业正面临技术、市场两头空的危险。 沈阳华晨集团最近才生产并推出市场的首款中国制造“宝马”汽车在中国的诞生过程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就是从德国运过来车身,在中国装4个固特异牌的轮胎。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CKD这种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中国合资企业汽车生产,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模式,促成了中国汽车工业这两年的繁荣。 由于只要搞好公关,坐等批到KD(散件组装)项目,复杂的汽车制造工艺就变成简单的拆装工作,同时带来巨大的利润。这种指导思想和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态度,造就了一批坐享其成的KD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则说,在中国现有的120多家整车生产厂中,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企业仅2家,而不足1万辆的多达95家,其中的70家年产竟在1000辆以下,它们大多是地方保护之下、安于眼前之利的KD厂家。 张伯顺认为,在造成重复建设和“散乱差”的同时,由于大量进口国外零部件在国内组装生产,国内零部件行业也将无法得到发展,而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而且CKD组装是一种短期行为,它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质量,因此会白白耗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宝贵时间。 德国之声 中国会是下一个巴西吗 一夜之间,中国成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淘金之地。大众、宝马、通用、奔驰——争先恐后,好像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赛车场。然而,面对生产线上的如火如荼,一向冷静的经济分析家们发出了警惕“大跃进”式的过剩生产。 2002年,中国轿车的销售量飙升了56%,共售出110万辆。仅今年前8个月,轿车市场就增长了69%。相对于业已饱和的日本、西欧和北美汽车市场,中国无疑成了吸引跨国汽车公司的“强磁场”。 由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挤进中国,推行本土生产模式,以满足快速膨胀的需求,并站稳脚跟。但是,这团狂热上升的暖气流开始在中国汽车业艳阳高照的天空中凝结成第一块乌云。大众公司老板皮舍茨瑞德在东京汽车展之前就发出警告: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很可能会重蹈当年巴西的覆辙。 几年前,拉丁美洲也曾是汽车业的淘金之地。大众、菲亚特和通用汽车都跻身进去,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为数以10亿计的生产量投资进去了,但到头来才仅仅增长了一倍。如今,还得花钱把这些生产线一一关闭。 然而,当德国汽车工业联盟主席高特沙尔克先生谈起中国来,仍然认同国际汽车业的做法。他认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进军并成功占据亚洲市场至关重要的桥头堡。高特沙尔克断言,目前情况当然不能与当年巴西的案例相比。除了极高的市场需求外,中国政府严谨的许可政策也会防止新厂子的过量生产。 但是,一些专家却描绘出另一番景象。国际知名的经济咨询公司毕马威已经发出警告:可预见的过量生产很可能对价格和目标利润造成负面影响。一份研究表明,今年中国现有生产线的生产潜力已经是270万辆轿车,而可预见的消化量是180万辆,很显然,这其中已经是近100万辆的落差。 再看看汽车制造商们的蓝图上,2005年生产量将达到490万辆———而市场销售量只有将近260万辆。毕马威分析认为,这样就存在过量生产90%的危险。而且,因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允许更多进口,这样必须考虑强大的竞争压力。 现在,在中国马路上奔跑的带大众标志的汽车已经比在德国的多了。2002年一年内,大众在中国共卖出51.3万辆汽车。到2007年,这个数字应该多出100万辆。但是,大众老板皮舍茨瑞德必须开始在扩建蓝图中遣词造句,提醒他的中国合伙人及时刹车——很显然,在市场拓展上,中国合伙人的预测远远比大众董事会乐观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