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并非粮食总量短缺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5日06: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新华社合肥电 此间农业问题专家认为,中国最近出现的粮食价格上涨,并非因为粮食总量发生短缺性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出现6年来的首次明显上扬。中部产粮大省安徽,稻谷收购价涨了10%左右;东北粮区黑龙江省,小麦每吨收购价比上年同期上涨32%;邻近北京的产粮省河北,玉米价格每吨则上涨了50至70元。植物油、饲料、禽肉等农产品价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浮。 长期活跃在田头地尾的农业专家、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对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深信不疑。他说,眼下的粮价上涨,是粮食多年供大于求的自然“复位”。在中国城乡,百姓心态非常稳定,市场上未出现任何抢购、囤积行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通过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1998年突破5亿吨大关。常年相对饱和的市场,促使粮食价格、总产量、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出现滑坡。青年农民成批涌入城市打工,还有一些人将土地转包给他人,农村抛荒、圈地现象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此外,去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粮食大幅减少,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上升了17.6%、11.5%,今年欧洲粮食严重减产,这些因素都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产生了连动效应。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中国虽然出现粮价上涨,但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自1995年开始的连续4年大丰收给中国的粮食库存“垫了底”,目前社会累积库存高达1万亿斤,相当于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尽管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但由于生产条件持续改善,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受到损害,加上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不可能大幅度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并无大虞。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启动了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并出台了“保护价”(略高于市场粮价)政策收购农民的余粮。在基层农村,中国农民的种粮热情正在不断“升温”,国有粮站开始收到源源不断的订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11月15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