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处于最好时期(本报时评)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8日05:28 环球时报 |
蒋道力 11月10日和11日,胡锦涛主席分别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前国务卿基辛格。两位美国客人都已退居“二线”,但受到了中国高规格的接待。另外,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5日举行了美中关系研讨会,研讨会由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起,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和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会议向外界发出了“中美关系正处于最好时期,而且还应该更好”的积极信号。 近期来,无论在哪个领域和层次,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两国合作的加强和人员往来的频繁。正如钱其琛所感叹的,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在32年前也想象不到中美今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在最高层次上,两国领导人之间保持着经常性的接触与联系。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至今仅8个月,两国元首分别在法国埃维昂和泰国曼谷举行了两次会晤,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加强多边合作等方面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两国元首还就重大国际问题多次通电话,加强协商与协调,扩大合作。胡锦涛主席在评价曼谷会晤时说,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布什总统则称他与胡主席进行了“非常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两国有关部门正在协商两国领导人近期互访问题。 第二,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两国外长多次会晤并经常通电话,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朝核、反恐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磋商与协调。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里斯特、财政部长斯诺、卫生部长汤普森、商务部长埃文斯分别访华,共同探讨增加两国议会交流、加强医疗卫生和金融与贸易等领域合作的新途径。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不久前访问美国,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军关岛军事基地,两军交流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两国关系发展和信任加深的重要标志。 第三,双边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基本上处于可控范围内。布什总统等美国领导人反复强调,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美国政府表态比较谨慎,对陈水扁形成一定的约束。在陈水扁过境美国时,美国政府允许陈发表演讲、与媒体见面,令中方强烈不满,但总的说来,美国没有让陈水扁在美国放肆地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 第四,对待存在分歧的问题,双方能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加以处理。美方表示,当前美中关系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双方有分歧,仍可以本着合作的精神坦率地交换意见,美中关系应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而不应被分歧所左右。在伊拉克问题上,中国态度鲜明地反对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伊与核查人员全面合作,同时反对美国抛开联合国单方面对伊动武。美国当然希望中国能站在美国一边,但当中国采取比较公正的立场时,美国亦能理智地对待。中美在伊拉克战后重建和还政于伊拉克人民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中国从维护安理会的团结和推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从维护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敦促有关各方作出妥协,从而使美英提出的安理会1511号决议经过反复修改后获得一致通过。美国高度评价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鲍威尔在美中关系研讨会上说了一段话,很能代表最近美中关系的发展。他说,美中外长最初通电话时总是很正式,如果他想和李肇星外长通话,要提前24小时到36小时通知对方,而且双方事先还得准备一些谈话要点。但后来他给李外长打电话越来越频繁,甚至不告诉中方准备谈什么,中方干脆也不问了,他的电话一来就直接转给李外长,双方的关系变得很“随意”。鲍威尔指出,这种随意正是双方关系好的表现:像朋友一样进行坦率和直接的交谈,这才是友谊。 近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与以往两国关系的改善有所不同。这是两国关系在走出“撞机事件”阴影后恢复和发展基础上的升温,是稳定中的升温,不是从低谷中走出,表明两国关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关系升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新的或旧的分歧和争论,但这些分歧并未影响两国关系的升温,这表明两国关系抗干扰的能力在提高。 中美关系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平稳发展,有一些偶然因素在起作用,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必然的。“9·11”事件后,两国在反恐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政府因为“撞机事件”对中国形成的看法。此后,两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等问题上进行了密切的磋商与协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国合作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使美方认清了分歧背后广泛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斡旋,为促成三方和六方会谈、推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客观上有助于扭转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被动处境。中国在诸多问题上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使美国认识到,中国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或敌人,而是合作伙伴。 中美关系的稳步发展,与两国相互尊重并照顾对方的关切,共同努力化解或搁置分歧是分不开的。当前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人民币汇率问题。随着美国进入大选季节,一些民主党人攻击布什政府的外贸政策,声称人民币被人为地低估导致中国产品大量进入美国,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布什政府不断向中方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中国一方面指出将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同时表示愿意以平等协商和积极的方式解决对美贸易顺差问题,并采取切实步骤,包括派出大型采购团赴美,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中国还要求美国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从而保持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近来,美国政府的调子也有所缓和,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认为中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同时指出美国不希望因人民币升值在中国、亚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引起不稳定。美国副国务卿拉森5日在北京访问时明确表示,华盛顿反对为减少贸易逆差而向中国征收高额关税。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美之间自1971年开始关系正常化进程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风浪,今后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但人们有理由相信,正如中美关系在过去32年中能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一样,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今后的中美关系也一定能克服困难继续向前。 《环球时报》 (2003年11月14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