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原生态安顺蜡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0日10:49 贵州日报
  金黔在线讯
“原始古朴的安顺蜡染在哪里?”

  “在博物馆里。”

  这是记者在近日采访中得到的答案。“老蜡染”在逐渐消失甚至消亡,只有文化部门及爱好者悉心收藏的“宝贝”还可在博物馆的玻璃窗后闪烁着古老迷人的光芒。从民间流向博物馆,从本土的繁盛到不得不为的“文物”收藏,这是安顺蜡染最后的命运?这是安顺蜡染的归宿?

  本土原生态文化符号在消失

  安顺市文化顾问帅学剑说:“在安顺市区寻找‘老蜡染’几乎不可能,一些山寨还保留,但都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逐渐消失。”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80%的市县民间有蜡染制作,安顺被公认为“中国蜡染之乡”。如今故宫博物院仍珍藏有十一至十七世纪的贵州蜡染。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称为“徭斑布”。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然而,专家在调查中发现,这种宝贵的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已经开始在安顺布依族、苗族村寨失传,很多青年出外打工是造成其失传的根本原因,人们趋同现代文明,不喜欢穿自己土制的染布衣是基本原因。

  “以往,寨子里的布依族妇女一有空闲就精制蜡染衣,她们用铜片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出花纹图案,画好后便把布放进蓝靛缸里浸染,经过煮沸脱蜡、漂洗后,各种白色的花纹图案便跃然在蓝底子上。这时,她们从心里流淌的美随性大胆地在蜡染布上体现。她们表达的图案多变,粗犷明快,古朴典雅,纹饰的造型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思维方法,表现了对幸福的渴求,对生命的景仰。”如今,离黄果树不远的石头寨游人纷至沓来,旅游激活“蜡染经济”,文化专家描述的场景四处可见,但由于要追寻旅游经济的快速循环需求,蜡染工艺开始简单,图案单一,做工粗糙。大量“产品”从这里被带走,一个个蜡染工匠被“请”出去现场表演,记者企图找到曾经到过台湾现场表演的蜡染艺人伍文芬和杨开敏采访,帅学剑说找不到他们,都在外地打工。

  记者在西秀区附近的民族村寨走访,发现很多年轻人都不再做蜡染,作坊里的工匠都是上年纪的老人。

  半开发状态加剧消亡速度

  帅学剑今年3月带队赴台湾。“古朴原始的蜡染艺术最吸引专家的目光,他们说,贵州还保留蜡染原生状态的东西非常难得,失去它好比艺术失去灵魂和本位的东西。不要让蜡染过分落入旅游的陷阱!”

  走出深山,安顺蜡染在旅游经济的驱动下开始发展起来。蜡染古老的生命活跃起来。“旅游经济刺激了蜡染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可以保护蜡染。但是,如果盲目地乱开发,必然破坏文化。”帅学剑说。

  “安顺蜡染开发的半开放状态,直接扼杀了蜡染的原生状态。”

  蜡染为什么能在山野里保存并在百姓村寨中广泛使用?安顺的文化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把这种他们在自己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东西视为其生命的追求,图案中的每个细节都表达着他们的灵魂。如安顺普定一带的小花苗图案鸟嘴中吐出一朵花,表达了万物有灵,万物共生,是一种原始的民族人文学,值得关注并留存。扁担山布依族服饰以蜡染图案表达了生活的环境,家门前是田地,田地下是河流,河流下是树、村庄,其反映的布依族原始居住环境,对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专家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文化已经出现变异,许多文化符号已经消失,一些文化形态正在面临消失。

  1993年前后,安顺西秀区附近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作坊100多家,大量的低劣产品流入市场。南华路蜡染市场就是典型代表。

  “与伪劣作品作斗争真是难!”安顺蜡染市场的无序竞争,不正当竞争,低价倾销等种种现象,曾获“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之称的洪福远体会很深。

  洪福远蜡染同样面临侵权的困扰,因为自己设计的蜡染图案被市场大批复制,在安顺打起了第一个版权案,这个马拉松官司从1993年打到1998年,无果而终。目前,北京有人打着他的名字四处办展览,洪福远也只有空摇头,如果有机会他准备去北京弄明白。

  半开放状态下的蜡染市场,发展很被动无奈,期待知识经济的保护。

  原生态蜡染在开发和保护间徘徊

  越来越多的蜡染产品在市场流通,越来越多的“老蜡染”精品走进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的家。

  洪福远的蜡染民族艺术馆收集了50多件“老蜡染”。记者在走访?蟹⑾?,由于精力不济,这个关于蜡染的私人艺术馆至今还是空荡荡的,50多件“老蜡染”得等老先生一件件从箱子底下翻开来看。对于贵州丰厚的蜡染来说,这太少了,洪福远很庆幸,时间和机遇还会允许他们去不断完善。

  这个时间还有多长,谁也说不清。很多文化人已经意识到“再不走进深山去看,就看不见了。”收集整理工作在这偶尔的采风中进行着,安顺蜡染至今没有一本完全的专著全面反映其历史沿革以及发展进程。帅学剑说他晚年的愿望是做这件事,出一本安顺蜡染的书。

  记者曾经在安顺文庙偶观“贵州蜡染馆”收藏的蜡染,悄居安顺城市一角,最后的原生态蜡染在这里闪烁着朴素的光芒。这里的蜡染不多,但每一幅都是精心之作,同行的安顺文化界人说,它将对我省民族地方风俗、服饰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蜡染艺术走进博物馆,是保护珍贵蜡染艺术的一种有效形式,也说明蜡染成为文物的趋势在加强。”“因为需要保护,因为在发展和保护间徘徊,因为在寻求一种保护和开发的有效模式,原生态蜡染一批批走进了博物馆。”

  “从全国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四大严峻问题。意识不强,导致一些地方有特色的民居、村寨甚至大的历史文化城市遭到破坏,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工艺、技艺等非物质遗产正不断消失;流失堪忧,尤其一些珍贵的遗产散落民间,保护措施不力,有的已经灭绝或濒危,有的甚至流失境外,保护力度与他国相比还有欠缺;经费不足,造成缺乏现代科技手段和载体,无法开展紧急抢救,带来湮灭的危险;传承乏人,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无法生计而改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一语中的当前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希望全社会都为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地“鼓”与“呼”。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我省就开始组织力量,对民间艺术进行抢救和挖掘。在收集的过程中,将有关资料制作成数据库,相应的研究与开发也在进行之中,正在建立比较系统、规范的民间艺术档案。

  民族民间文化仅仅作为历史的遗迹而实施了比较严格的保护,但如不进行开发利用,必将增大当地居民和政府的负担,而文明一旦失去了前进的步伐,也会成为毫无生气的“死”文化。保护为开发,开发促保护,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应当找到两者利益的平衡点。蜡染也不例外。 作者:代薇王小梅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她最渴望的是什么
非常笑话
极品笑话新鲜酷辣
让平凡生活好滋味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商家急寻合资合作!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大学金工实习课,老师说要男女合作,某某与某某一个床…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