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紧俏赤峰追踪(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21:36 新京报 | ||
非典来袭农民忍痛卖鸡,饲料涨价资金短缺如今举棋不定 两年来,王少占从张家口的农户手上收购鸡蛋,然后在新发地搞批发。进入10月后,市场上的肉、蛋价格出现波动。新发地的蛋源分别来自内蒙古赤峰、河北的保定和张家口,由于距离较近,张家口的进货价本来就比较高,此刻算来,每箱已比内蒙古高出3-4元。 “等降降再走。” 王少占把叼在嘴里的半截烟拿下来,猛地掐断,又塞进口袋里。 当晚23时,林勇的“大解放”驶出新发地,他的目的地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与王少占相比,林勇的鸡蛋批发生意做得更大些,新发地、潘家园、岳各庄几个批发市场,都有他的长期客户。4年前,林就买了辆大货,从内蒙古往北京贩鸡蛋。 “平时都是2天一个来回。” 林勇说,到10月中旬,蛋源就供不上了。“鸡蛋一天一个价,涨得 厉害。” 林勇的前一次进货是在3天前,七拼八凑,才收上一车,600箱,每箱45斤,进价是100.5元。101国道公路上,一辆又一辆篷布严遮的货车迎面而过。“全是往北京拉鸡蛋的。”林勇说。 非典期间,鸡全卖了 “非典一来,蛋就卖不出去了。”马清莲说,“5天卖不出去,蛋都没地方搁,一天要赔800多元。”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距离北京数百公里。在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上,克力代乡被荒山包围,大哈布拉村是这一带的养鸡专业村。 “半年前我也有1000来只鸡,非典期间全卖了。” 村民王乐喜正在杀猪。 “那个时候,北京的车来得少,鸡蛋存得多,赶上来个车,全抢着装。鸡蛋贩子乘机压价,一箱鸡蛋只能卖个四五十块。养得多就赔得多!”当时,王乐喜这样的小户一天就要赔近百十元,只好一股脑把鸡卖了,改行杀猪。 王家有4个孩子,两个在读大学和高中,两个今年6月退了学。 邢国惠、马清莲夫妇养鸡已有4年,是村里的大户。非典前,存栏的鸡有1.5万只,一天产蛋最多1200多斤。“非典一来,蛋就卖不出去了。”马清莲说,“5天卖不出去,蛋都没地方搁,一天要赔800多元。” 看着别人卖鸡,马清莲也卖掉3000只,都是刚刚产蛋的小鸡和产蛋期接近500天的老鸡。又坚持了一阵子之后,蛋还是卖不出去。只好又买掉1000只鸡母(产蛋高峰期的大鸡)。 “4年的积蓄差不多全赔了。”这时,邢国惠有些招架不住,再卖就要败家了。 当时,整个敖汉旗没有一辆属于鸡农的运输车,鸡蛋的运输完全控制在外地的运货商手里。卖蛋的人多人,商人就拼命压价。50来岁的邢国惠到处张罗借钱,要买车运鸡蛋去北京。但路途遥远,家里人怕他吃不消,死活不同意。一着急,邢国惠去了辽宁打工,鸡也不管了。 眼下,邢家存栏的鸡只有1万只。 “老鸡多,鸡母少,小鸡更少,产蛋率也就在30%左右。”马清莲指着一排排空置的鸡架说,“正考虑着买5000(只),但眼下饲料涨得厉害,鸡价也涨了,就怕到头儿来,鸡蛋价格又下滑。” 颗粒无收,饲料成了问题 照理说,价格上涨会刺激鸡农增购雏鸡。现在恰恰相反,养鸡小户在观望,养鸡大户设备有限、资金紧缺,也很难扩产。 “今年只下了三场雨。”张俊荣指了指山坡上的梯田。“玉米从种上就没浇过,没长过尺就枯死了。水浇地稍好点,但大部分水很快就渗进岩石了。” 张俊荣是下河套村的养鸡户,由于规模不大,往年的饲料主要靠自家供应。但家里没有水田,今年几乎颗粒无收,饲料就成了问题。 在克力代乡,养鸡大户的饲料由敖翔禽业有限公司供应。“往年粮食能从当地的养鸡小户收购,今年完全不可能了。”饲料厂的王师傅说,眼下饲料供应不足,只能从东北进货,一吨豆粕现在要2700多元,比平常高了1000多元。 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大型的饲料研磨机没有开动。王师傅说:“已经停产1天半了,外面的粮价太高了,不敢拉太多。” “本乡养鸡已经有20年历史了。”克力代乡副书记王杰介绍,这一带,有70%的农户从事养鸡业。存栏量最高峰时保持在136万羽左右,每天有4—5万斤的鸡蛋运进北京。“非典之后产量大幅下降,但准确数字没有统计。” 王杰说,照理说价格上涨会刺激鸡农增购雏鸡。现在恰恰相反,养鸡小户在观望,养鸡大户设备有限、资金紧缺,也很难扩产。 11月5日晚,林勇的“大解放”回到北京。他接到内蒙古打来的电话,那边的鸡蛋价格涨到每箱105元了。 11月6日,王少占从张家口打来电话说,最近经常有广州人开着加长货车来拉鸡蛋,价格给得高,当地的蛋价是每箱107元。(来源:新京报)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