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成了车间 农民当了工人 科迪集团把村庄带成了城镇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08:26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编辑点评应当为科迪集团走出了一条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而叫好。在辽阔中原实现“三化”,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和脱离广大农民。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如果不把广大农民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只能是一句空话。科迪集团无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就是因为它始终把自身的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符合实际的把企业发展与农民富裕捆绑在一起的有效的组织形式,成功地把大批农民转化为企业的在职职工或有紧密联系的“编外职工”,实行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兴旺,黄土变金,村庄也随之摇身一变而为城镇。 本报讯(记者路英香)科迪集团作为虞城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积极探索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不仅帮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把大批农民从传统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专为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的职工。随着主导产业滚雪球似的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不到10年,一个只有2000人的村庄变成了楼房林立、道路纵横、环境优美、具有2万多人口的小城镇。 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实现企业兴旺,农民富裕。科迪集团位于虞城县利民镇张楼村,是个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10年前,该集团为确保企业生产原料质量和供给,同时解决本村父老乡亲的脱贫问题,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以每亩每年500公斤粮食的办法,承包农民土地,经过合理布局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后,再返包给农民,并提供技术等一系列服务。农户则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订单生产。由此,企业把土地变成了自己的“第一车间”,农民成了企业的编外工人。 在此基础上,集团不断完善、创新出了“基地辐射”、“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带动”等多种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模式,逐步开发、建立起了4万亩高效农业园区,1万头奶牛饲养、5万吨速冻蔬菜和6万吨鲜奶加工基地。目前,科迪已集科、工、农、牧、商于一体,年综合生产能力达16亿元,跨入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带领农民步入了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在科迪上班的正式农民职工有6000人,围绕农产品加工,从事种植、饲养订单生产“第一车间”的编外农民职工达10万人。这些农民职工的收入大大提高,如八里堂村是专为科迪生产甜玉米的,2002年仅甜玉米一项,就实现人均收入2000多元。以主导产业为龙头,释放产业聚集效应,支撑一些农村村庄快速膨化成小城镇。科迪集团依托“第一车间”高质、价廉的原料,瞄准市场需求,把主导产品由单一的罐头迅速扩展到方便面、速冻食品、乳制品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了乳品、速冻食品、畜禽饲养等六大支柱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富裕了的农民以不同的形式投资兴建了纸箱厂、面粉厂等近百家企业和100多家商业店铺,张楼村形成了一个集建筑、制造、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工贸区。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增加到2万多。科迪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规划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3.5万千伏的变电站、手机信号机站和数条高标准交通主干道等,并进行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如今这里的人们无论是居住条件、生活质量、工资收入,都可以和大城市的居民相媲美。张楼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城镇。②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