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怎样走出“象牙塔”?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08:00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周少华 2003-11-27

  高等教育要与社会发展互动

  11月18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在小和山高教园区举行隆重的开园仪式。这个新校区,就容纳了4500多名新生,浙工大这所著名大学最近4年的扩张规模相当于过去50年。

  这种奇迹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在21世纪,继承、传播和创造知识的高校,正在走向社会中心。近年来,我省高考录取率达到76%,高校毛入学率突破22%,也就是说,在18岁至24岁的适龄人群中,有22%的人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

  按国际通常说法,大学毛入学率达到15%就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达到50%以上就是普及阶段。现在,我省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

  但是,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大多还是沿用过去“精英教育”的模式,依据设定的教学计划定向塑造人才。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个个都是“标准件”,但不是“通用件”,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因为适用性差而缺乏竞争力。

  从1999年开始招生规模急剧扩张的浙江工业大学,较早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如果办学方式一成不变,那么毕业生就业压力,将成为我们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上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面向社会,那是惟一正确的方向。浙工大的理念是:高校的教育目的从培养少数精英,转向着重培养职业型、应用型,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大学的社会职能从传授和创造知识为主体,转变成传授和创造知识与服务社会并重;大学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封闭的“象牙塔”结构,向无边界的开放结构发展,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大学生的质量标准和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学术标准,向多元化标准和多种模式发展。

  浙工大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始实施教学体制改革,撤销了原来的系科和教研室,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二级机构三级管理的新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把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人人进学科,人人有学科归属,人人有学科方向”的学科新体系。

  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新体制,使教学与社会和市场连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科的活力和潜在的能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社会服务与课堂教育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渗透和复合中塑造人

  一位工大的校领导这样对我们说,人是“煲”出来的。

  当我们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时,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我们教育体系的终点,而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一环。用现代知识、现代文化来培育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这其实就是一个“煲”的过程。

  既然是“煲”,大学的四年教育,就不仅仅是急功近利的专业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细火慢炖的综合素质培养。

  浙江工业大学原来是个单一的工科大学。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曾认为,中国传统的工程教育是“技术上狭窄的工程教育”和“狭隘于技术的工程教育”,学科单一,知识单纯,目标单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向,显然难以适应现代多元的社会需求和知识更新的需要。

  为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浙江工业大学提出了“工程化”教育理念。从传统“工程教育”到现代“工程化教育”,这一字之差,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浙工大率先进行学科调整,从单一的工学逐步扩充到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从原来的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经管师法兼容”的综合性大学发展。通过这种多学科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在浙工大,把相近和相关学科组合成“专业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爱好和潜力,按“菜单”自由选课。现在,有许多专业的课程已经开放,基础课程30%可以自选,专业课程70%可以自选。同时,这些“模块”采用柔性结构,根据需求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使这份知识“菜谱”既丰富多彩,又营养全面。

  这种“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模式,真正实现了专业交叉、学科复合,向上与知识创新层面相接,向下与市场需求融通,形成了知识传授、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环环相扣教学链,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和优势,去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创新教育教出创新学生

  1999年,浙工大一名学生的科研成果被深圳一家公司以960万元的“天价”买走,这一事件曾经轰动全国高校。

  其实,浙工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直保持着优势,每年都有大量科研成果问世和被转让。在今年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浙工大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方向。浙工大在教学转型中提出了“主动适应浙江社会需要,有效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每个学科都要面向浙江经济建设主战场,使学校成为创新的基地。

  为真正体现这一办学思想,浙工大在教学上打破“四个界限”:打破学校内与学校外的界限,打破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界限,打破专业内与专业外的界限,打破学期内与学期外的界限。

  当原有的模式被打破时,教育创新就应运而生了: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不一定在4年内完成学业,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向,选择3至8年的学习年限,这期间允许学生休学创业或进修其它专业;

  ———设立创新学分,允许学生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折算成相应学分,免修相关课程,同时提供学生免修、免听、重考的机会,为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建立学生创新教育基地,设立各种大学生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立项、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方式上的创造性,实际上也给学生注入了创造性。工大的学生,经常有股子创业冲动。今年上半年,浙工大人文学院的徐鹏、方程、金萍、徐波4位同学,就是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发现机会,创办了实验传媒文化传播公司暨深蓝企划工作室,毕业后,这个公司便成了他们的创业基地。类似这样的“创业性就业”,这在浙工大学生中已是一种新时尚。

  让知识的平台越筑越高

  今年6月期末考试,浙工大在40门课程中推行“一页开卷”:允许学生携带一张可记录与考试课程的A4纸进考场,对纸上记录的内容和多少不加限制,但只能是手写,不能复印。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曾在大学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

  “这样的考试,一是可以考察学生对平时所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概括整理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减轻学生对概念、公式的记忆,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接受新知识。”浙工大领导介绍说。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对高等院校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但是,有一样是始终不会改变的,那就是高校只有不断筑高知识平台,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滋养。为此,浙工大在一系列教学改革中,建立了一套让真正英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每年6000多名新生中选拔100名左右尖子生组成“提高班”,配备最好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这种结构调整和强化竞争与激励机制,使真正的精英向学校的高端集聚。

  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是提升高校学术层次和水平重要途径。目前,浙工大已有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在校研究生1200多名。浙工大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校研究生达到5000名以上,成为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浙工大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呈现出了活力。今年浙工大本科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的有285人,考取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留学深造的有54人,两者合计占毕业生总数的10.8%。

  【观点】

  中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理念

  未来国家间竞争的某些关键方面,可能在各自的大学之间展开。但是,承担着伟大历史使命的大学出现了制造伤熊事件的学生、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知名教授……大学到底怎么啦?

  不久前,在京的十余位教育科研学者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周作宇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蒋凯发起的一次题为“大学理想的思考与重建”的论坛,对于回答上述问题,他们的观点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沉溺象牙塔:大学社会功能的丧失

  创始之初,大学并不是高尚的殿堂。中世纪,大学就如皮鞋匠行会一样,也是职业性的行会组织;大学也不是要教什么虚无飘渺、一无所用的“纯粹的高深知识”,而是要培养牧师、医生、律师、教师这样的职业人士。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文学科才开始在大学中得以传授。经过几个世纪的积淀,大学才养成人文主义的理智传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叶赋桂副教授认为,从大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大学的理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与发展的。伟大的校长和大学都是在社会进行变革的时代产生的。中国的社会正?抛停泄拇笱抟捎Φ背械F鹄返氖姑?

  难进象牙塔:中国大学精神的缺失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刘生全分析,大学职能所体现的大学精神,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取向与层面:

  个体取向层面。体现为大学“追求”再生产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增进个体的力量和人生幸福。强调大学的教学功能的观点集中表现了这种取向。

  社会取向层面。体现为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生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社会财富和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大学的科研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是这种取向的典型表现。

  组织取向层面。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存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大学精神里应有比较鲜明的组织取向,如重视和强调大学的独立和自主等。其动力在于保存、发展大学自身,这样才能与社会发生积极互动,避免被社会“牵着走”。

  究其实质,大学精神的不同层面所体现的主要无非两点:独立与创新。

  独立和创新是大学精神的内核,中国大学在这两点上都是比较欠缺的。

  超越象牙塔:建构中国理想大学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杨旭东眼里,大学由向往、追求理性的人相聚在一起,这些人具有理性的激情和理性的态度。理性的态度是大学学者独立工作的基本态度,是大学薪火相传的精神。

  大学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具有社会性,它不仅要产生知识与思想,还要为社会提供道德理想;不仅要培养负责任的、合格的公民,还要为社会提供实践的行为模式。在生产、传播知识的同时,大学还要遵循道德准则,负载道德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

  时代精神:在大学理想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刘振天研究员认为,我国大学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之中,同时,大学缺乏对大学理想、办学规律、办学特色的真正理解。按照刘振天的观点,梳理或重建我国大学理想,既要很好地吸收中国大学精神传统,借鉴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同时,更要体现时代精神。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当代社会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央教科所蒋国华研究员认为,未来大学将重新分类:一类是所谓名牌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其主要之用在知识贡献。另一类是所谓“大众大学”,包括不论专业、学科、年限的各种高中后教育机构和传统的所谓正规大学,其主要之用在人才支持。

  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某些关键方面,可能在各自的大学之间展开;而大学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各自拥有的知识资本之间的竞争。任何口号式的豪言壮语,任何文字游戏式的“知识创新”,任何“回到象牙塔”的呼号,都无济于事,社会进步需要的是真正能改造现实世界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原载《中国教育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东方庆成立十周年 新概念、口语、商务英语及各种课程大优惠!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