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竞合催生地缘性新概念 关注环太湖城市圈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7日13:47 人民网

  人民网南京11月27日电长三角区域内的竞争与合作已进入了新一轮态势。目前愈演愈烈的竞合格局,正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个地缘性新概念,这就是:由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五城市组成的环太湖城市圈。

  事实上,近来,环太湖文化演艺赛事不断,环太湖旅游路线图的敲定,沿湖五市共唱“太湖美”;苏锡常的环太湖公路也已动工;湖州酝酿在太湖上兴建大桥,无锡明确了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滨湖意识,并首度打出了“太湖博览会”的牌子……前不久,记者在参加长三角一体化论坛时,听到不少专家对这个新概念抱以极大兴趣。

  无锡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徐伟荣是国内最先提出环太湖城市圈的学者。他认为,现在经济的发展其实早就冲破了行政框框,倘若我们跳出苏锡常,跳出江苏省,放眼长三角,随即可以发现:如果说,苏浙沪三地行政区划将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并势必被冲破的话,那么,苏锡常嘉湖地区正是苏浙两省的结合部而应该率先实现跨行政区划的深度合作。

  “小圈子”并不会阻碍“大圈子”的发展,反而有助推和加速的效果。有专家分析,沪宁杭大三角的崛起对环太湖区间的五个城市确非幸事,嘉兴与湖州同苏锡常一样面临着被沪宁杭两个极点挤压或撕裂的可能。但同时恰恰为五个城市突破行政区划,构筑“环太湖城市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太湖流域与长三角是两个外延不同、内涵基本一致的经济区域。苏锡常嘉湖地区则是太湖流域的核心部位,并且历史上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曾经演绎过许多人文故事,近代则更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工业的摇篮。只是由于大上海的崛起而逐渐退居为被聚集和被辐射的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交互作用的结果。细细分析,其实,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看,苏锡常嘉湖地区并非由苏锡常和嘉湖两块构成,而是由苏锡常和苏嘉湖两块构成,苏州则是苏南、浙北这两大板块的自然结合部,同时更是浙闽等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战略节点。随着民营经济的兴起,环太湖地区民间资本的相互渗透已成为“挡不住的诱惑”,产生出1+1+1+1+1>5的效果。

  由苏锡常嘉湖五市组成的“环太湖城市圈”重大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不是人为划定而是客观存在的,是通过地缘的接近而形成的多方位的“牵手”和“联姻”。放眼沪宁杭大三角框架上,如果说苏锡常只占一条边,那么苏锡常嘉湖则就占全了三条边。加上苏嘉高速公路的修筑,五市间的高速环通在即,大三角中的“小回流”形成,就可以形成要素集聚效应。

  无锡长三角发展研究中心汤可可研究员认为,环太湖城市圈与我省沿江大开发、跨江发展等战略一样,加强“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大区域即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长三角城市发展,要通过重构城市关系来向外拓展。如何重组城市关系?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从环太湖城市圈寻求突破,因为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城市圈。

  面对蒸腾澎湃的长三角发展大潮,环太湖城市圈的勃兴迎来了一个最佳时期。 (辛信、春燕、敏琦)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东方庆成立十周年 新概念、口语、商务英语及各种课程大优惠!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