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投入60亿元建四大储油基地 选址均在沿海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9日15:1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1月29日电北京青年报报道说,来自一份国际能源署的报告,称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消息正在国内的传媒流传正酣,近日长三角出现的“油荒”事件则把这则报道用生动的事实凸现出来,尽管柴油在上海已经恢复了供应,并将价格稳定在2.9元/升,但两大石油集团的高层并没有因此歇一口气,中国石油集团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金昊近日仍将为保证柴油供应忙碌,并紧密地注视着上海市场的局势。 面对中国石油消费量日益增长的事实,日前一位知情人士已证实,国家发改委、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在着手寻找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即投入60亿在国内四个港口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但是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也透露,尽管有了初步构想,但是石油储备毕竟涉及到建库、仓储等等复杂问题,尤其是在如何动用战略储备的问题上,将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法律出台,这一切还都将有待时日。 上海地区紧急处置“油荒事件”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电话那头的中国石油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薛华石语气里仍然带着一丝疲惫,面对今年上海地区出现的几次柴油供应告急事件,他都要连夜奋战紧急指挥中国石油在东北的油源航运到上海,这一次仍不例外。目前,从月初开始的油荒波澜刚刚过去,而中国石油的加油站目前都加大了柴油的投放量。“以前两三天才进5000吨,而现在一天就进5000吨”,薛华石这样告诉记者。 有趣的是,由于上海地区严格遵循上海物价局的成品油相关的价格管理办法,尽管柴油的进价高了不少,但是柴油的价格稳定在2.9元/升,有些地区形成了“价格倒挂”的现象,但是江浙一带对此监管的并不严格,柴油的零售价高达4.5元/升,甚至高达5元/升,一些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其他江浙城市的汽车,往往采取出发前在价格高的城市加少量的油,再到上海加足量油的现象。 “油荒事件”的背后凹现的是长江三角洲能源紧张和国内成品油消费日益增长的不争事实。薛华石告诉记者,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60%—65%的中石化,今年前三季度的柴油市场供给增加了6.18%。另据中石油提供的数字,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原油加工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汽油和柴油的供给量都超过了10%以上,柴油更达13.6%。“尽管这样,非典过后的经济迅速增长和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还是超过预期,这是造成油荒事件的主要原因。”薛华石告诉记者。 而中国对成品油的日益增长也成为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基本动因。而国家发改委另一人士近日还称,国家正在考虑参考国家粮食、棉花等战略储备物资的方式,为石油储备设一个独立的运营机构。 一期工程圈定四大基地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为此,国家在发展改革委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专门处理国家石油储备方面的事务。 而近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证实,石油储备办正在运作的投资60亿元建立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已圈定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为浙江镇海、杭州湾附近、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而另有报道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沿海四大基地已经确定为镇海、乔山、大连、黄岛。 中海油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都为沿海地区,与节省成本的目的都直接相关,靠近码头不但节省了运输成本,而且港口附近都有一些类似溶洞的空间,便于原油的存储,还节省了储油库的空间。这位专家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石油的战略储备量按照国际惯例都是储备能够供应全国90天的消费量,目前国内每年消耗2亿吨原油,那么战略储备的数量估计在5000万吨左右。 “动用战略储备的原油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国际油价从25美元升到35美元,仍然不会动用石油的战略储备,这种动用将会涉及到对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时刻,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这位人士告诉记者。 两大集团谨慎面对商业储备 柴油供求紧张局面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人们的担心并未消失,成品油是经济发展的“口粮”,随着经济发展对“口粮”需求与日俱增,明年这种现象还会卷土重来吗?记者了解到,除了石油的战略储备以外,是否建立两大集团的商业储备也被油荒事件提上议事日程。所谓石油的商业储备,是指两大集团有意识的为应付忽然的石油紧缺建立的日常储备工作。 “目前,两大集团都有储备,但还称不上有计划的商业储备。”中国石油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薛华石告诉记者,在这次油荒事件中,中石油紧急从东北调拨油源,增加了大量的运输费用,而中石化的上海炼油分公司则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紧急炼油,这样的紧张气氛显然是两大集团分公司都不愿意经历的。 而中国对成品油的日益增长也成为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基本动因。而国家发改委另一人士近日还称,国家正在考虑参考国家粮食、棉花等战略储备物资的方式,为石油储备设一个独立的运营机构。 一期工程圈定四大基地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为此,国家在发展改革委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专门处理国家石油储备方面的事务。 而近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证实,石油储备办正在运作的投资60亿元建立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基地,已圈定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为浙江镇海、杭州湾附近、山东黄岛、广东大亚湾。而另有报道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沿海四大基地已经确定为镇海、乔山、大连、黄岛。 中海油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专家告诉记者,之所以四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都为沿海地区,与节省成本的目的都直接相关,靠近码头不但节省了运输成本,而且港口附近都有一些类似溶洞的空间,便于原油的存储,还节省了储油库的空间。这位专家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石油的战略储备量按照国际惯例都是储备能够供应全国90天的消费量,目前国内每年消耗2亿吨原油,那么战略储备的数量估计在5000万吨左右。 “动用战略储备的原油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国际油价从25美元升到35美元,仍然不会动用石油的战略储备,这种动用将会涉及到对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时刻,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这位人士告诉记者。 两大集团谨慎面对商业储备 柴油供求紧张局面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人们的担心并未消失,成品油是经济发展的“口粮”,随着经济发展对“口粮”需求与日俱增,明年这种现象还会卷土重来吗?记者了解到,除了石油的战略储备以外,是否建立两大集团的商业储备也被油荒事件提上议事日程。所谓石油的商业储备,是指两大集团有意识的为应付忽然的石油紧缺建立的日常储备工作。 “目前,两大集团都有储备,但还称不上有计划的商业储备。”中国石油集团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薛华石告诉记者,在这次油荒事件中,中石油紧急从东北调拨油源,增加了大量的运输费用,而中石化的上海炼油分公司则开足了马力,日夜不停地紧急炼油,这样的紧张气氛显然是两大集团分公司都不愿意经历的。(范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