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靠一个国土资源部门就能管好土地?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30日01:49 人民网 |
王海波 国土资源部11月19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制度。不准除法律规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形成的一项基本国策,几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强调。对全国土地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土资源部,郑重地提出“五不准”,表明了国家对保护耕地的巨大决心。然而,笔者又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个疑问:光靠一个国土资源部门就能够管好土地了吗?之所以信心不足,绝非我自寻烦恼,而是实践已经反复地证明,类似的“五不准”已经重复了好多次,文件上写过,大会上讲过,但是非法侵占耕地的现象依旧时有出现,并没有遏制住耕地大量流失的趋势。 这一次,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五不准”,抓住了当前土地问题的要害,都是到各地走一走时一目就能够了然的事情。只要稍微留意一下铁路、公路的两侧,许多地方几年前还是良田,如今却已经成了一行行的大树。改变耕地用途的理由,也正如国土资源部掌握的那样,不是以退耕还林为名就是以建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为由。至于违规的楼堂馆所、工业园区和别墅小区等等,扎眼得简直都懒得再让人提起了。 把国家的法规不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在基本农田里大做“文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有地方官员急功近利,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思想作祟,又有腐败分子“拿人钱财,替人干事”的鬼使神差的魔力。但万变不离其宗,国家的法规在一些地方不好使,失去了约束力。原因何在?关键就是违反《土地法》的主体往往不是普通人,而是地方的各级政府。这样一来,该级政府领导下的国土资源部门,不但不能严格的执法了,而且还得必须乖乖地为它到上一级甚至更上一级的国土资源部门去说小话、讲人情。比如某县,主要领导换届之后,新任领导想建一个工业园,仅仅开个办公会就定了下来,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到上边跑手续,由乡镇政府负责赶农民离开土地,由计委、城建局等部门负责招商引资和工程建设。等到省里发现之后,人家已经“上了车”并且走了很远,即使“不卖票”也阻挡不住“车照开照坐”。 其实,几次三番的土地执法大检查早就应该让人醒悟,光靠一个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很难管好土地了。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土资源部跟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平级,怎么管得了这级政府的违法违规?以此类推,国土资源厅也管不了地、市政府,各市的国土资源局也管不了县(市)政府,只有县(市)的国土资源局能管一管老百姓。当前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各地查处的土地违法案件从数量上看确实不少,“政绩”汇集了一大堆,但当事人缴纳了罚款之后就“一路绿灯”的现象也不是绝无仅有,大概只有那些钱不足和关系搞不明白的人才受到了真正的追究。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尤为珍贵。若想真正管好土地,在全体国人都树立起“保护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大局意识之前,只有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始终保持高压姿态,才能够遏制住继续的大量流失。来源:人民网 相关专题:我国强化国土资源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