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数字:不堪承受之“累”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07:01 深圳商报 |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GDP增长,不惜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企业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听之任之,造成环境破坏和加剧社会不公。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又到年末,GDP再次成为各级地方官员揪心的事儿。据报道,这几年国家公布的GDP增长幅度要低于各个省公布的数字,而且相差的幅度逐渐拉大。这种不太正常的情况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国家统计局明年将全面启动以GDP为龙头的数据质量巡查,有关部门也将制定考核地方政绩的新标准,以避免各地就GDP增长相互攀比。国家统计局纪检组组长章国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此举旨在“挤压各地统计数据中的水分”。 在官员的任免主要由“上面”说了算的时候,当“上面”以GDP为主要指标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时,一些地方出现数据造假等问题,不足为怪。新华社最近有一篇文章说,某省通过改革统计方式,国内生产总值缩水了800亿,其中有一个县的GDP比上年减少了46%以上。“误差”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这还只是“统计方式”造成的误差,有的省份、城市为了给自己挣面子,把GDP做得高一些,则是更为常见。否则,这次国家统计局也犯不着花那么多人力、财力下去挤水分了。 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环境因素。如果一家企业年创产值1亿元,但它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损失也是1亿元,则其效益应该是零。但现有的GDP测算是不将那损失的1亿元算在内的。如果这家企业排出的污水通过江河污染到邻省,这家企业的收益与成本就更难计算了。所以,GDP虽然是重要的指标,但远不足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失真的GDP数字,将导致我国宏观经济计划的误差甚至失误。一些地方官员为了GDP增长,不惜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企业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听之任之,造成环境破坏和加剧社会不公。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过去我们强调的是“增长”,现在国家宏观决策者们更强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已经申明:“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表明领导层在治国理念上的新突破。 据悉,国家统计局还将和中组部联合制定一个地方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内容涉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环境保护等15项指标,以避免各地盲目地、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各种问题。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近日也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上。要坚决反对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显然,这与三中全会公报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不单纯用GDP考核干部,总也还得用别的指标。只要有数字,都可能会被作假。我们认为,考核什么固然重要,但怎样考核更关键。地方官员廉洁不廉洁、能干不能干,当地老百姓看得最清楚,要制止各级领导在数字上造假,除了加强上级对下级,审计、纪检、监察对相关部门的考察外,更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评价官员、人大代表监督官员的作用。只有这样,“上面”才不会有“失察”之误,“下面”也才能真正感受到伴随GDP增长而来的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今日观点]本报评论员傅盛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