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存智慧89:不能让人性原始化、本能化的粗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2日17:14 人民网

  邵道生

  俗、粗俗、追求庸俗,居然成为不少人的一种“时髦”,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成为群体中的一种“流行”。于是,一些本是“正经”的反倒变成了“假正经”,而一些本是“不正经”的反倒成为人们热衷追逐东西。

  而且在这种俗中,贯串的是赤裸裸的人欲、物欲、金钱欲,是一种人性的放荡和寻求刺激。譬如说,明明是一个“如花如玉的林妹妹”,硬是将她装扮为“诱惑好人的女妖精”;一些本是“正经”的反倒变成了“假正经”,而一些本是“不正经”的反倒成为人们热衷追逐的时髦。一些人一边大声谴责不正之风、腐败行为的发展,一边却又在那里忙不迭地开后门、请客送礼;一些人一边骂骂咧咧,表现出异常愤世嫉俗的样子,一边却又情不自禁地去做那些“俗不可耐”的事……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意味着人性的退化,人的社会性的退化,人的道德性的退化。那么,为何这种不文明的或反文明的倾向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相当深刻的。

  文明是人们言行举止的一种美好反映,人们历来将人的风度(如温文尔雅)作为评价人有没有素养的一个标准。不过,过去的社会风行“斗争”的学说,“革命的暴力”成为社会提倡的一种文明之后,文明就失去了它应有价值,变得非常之虚弱、无力。遗憾的是,开放的社会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恢复文明往昔具有的力量,于是粗俗就乘虚而入。

  文明是人们行为举止的一种风范,要使“雅”能在社会中得以流行,首先要有人们仿效的榜样、学习的楷模。现在,愈来愈严重的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不仅使一部分人“看透”了社会、“看透”了人生,失去了做出“高尚行为”的动力,而且大大地削弱了领导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教育力。现在有的人似乎是“刀枪不入”,问他为什么?他就说,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一些领导就是这样。这种回答似乎偏颇,然而却也是事实。

  文明是人格的高尚体现,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提倡。然而,无序的社会运行一方面使往昔的“痞子”变得“神气活现”,“很有力量”,另一方面使“雅士”们感到囊中羞涩,斯文扫地,无法高尚起来。更不能容忍的是,我们的一些舆论工具居然为一些“痞子”们大唱赞歌,以一种非常欣赏的态度去鼓励“痞子”们亵赎神灵,去诽谤“雅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年来“痞”的流行,是被社会“娇、宠”的结果。

  文明,是社会提倡的一种规范。既是规范,就得要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做也得要做。然而如今社会所形成的压力却是负向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和控制,于是,人们有时就被逼得“随乡入俗”,不得不说痞话,做痞事。

  关键是这种社会流行的“粗俗化”、“痞子化”的不文明、反文明的倾向是怎么产生的?

  第一,这种反文明现象是对过去某种极端的“反动”。当改革开放的社会从过去的“政治化社会”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之后,无情地撕破了强加于人们脸上的“政治化了的面具”,而且在现实的社会秩序呈现无序状态时,紧箍在人们脑上的精神枷锁突然崩溃,在短时间内社会又无法形成支持人们行为的新精神支柱。于是,作为对过去“人的极端政治化倾向”的“反动”,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便容易向“原始的、本能的极端方向”发展。

  第二,对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挑战。转型时期的社会向过去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然而,这种挑战应该批判什么、保留什么?应该废弃什么、发扬什么?人们并不是真正清楚的。而我们的社会又有一个走极端化的倾向,喜欢用一种极端来反对另一种极端。于是很快地产生了一种“过分否定过去的倾向”。譬如,过去,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以群体为本”的价值观并没有错,错的则是将“以群体为本”推向极端的做法;而现在则对“以群体为本”来一个彻底的大否定,试图用西方的“以个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更为荒谬的是,一些人出于无知和幼稚,硬是将西方“以个人为本”的价值观看作是不要社会日规范的随心所欲的东西,这样一来,社会怎能不乱?!

  第三,这是大众媒介的误导效应的结果。当代某些传播媒介──银幕、电视、小说、报纸文章等──为了它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顾社会效果如何,以吸引观众作为唯一的宗旨,往往将“过去的神圣”作为媒介物的调侃、嘲讽甚至批判的对象,而那些不正经的庸俗文化反倒成了“反传统的主调”。于是,大众媒介所带有的某种“玩世不恭”的色彩便很快地感染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某些影屏银幕中“主人公”的语言很快成为社会的“流行语”,使“粗俗”烙上了一层“玩世不恭”、“嘲笑政治进步”、“讥讽社会发展”的色彩,强化了整个社会粗俗化倾向。

  第四,出自于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某种“报复”。社会风气不正、党风不正,不仅大大消弱了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大大削弱了社会榜样力量的教育、影响、感染功能,而且无意识地强化了某些公民的“报复”心理:你们做领导的能干出那样的有伤大雅的粗俗之事,我们这些普通老百为什么非要当“圣人”呢?应该看到,这种推论逻辑是荒唐的,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不能阻止人们产生这类想法,而且更要命的是:当人们产生这种不正确的想法之后,社会没有足够的措施去纠正它。

  那么,该怎么办呢?

  首先是要“认同”:即承认这种现象存在的一定“合理性”。要看到,俗、粗俗、庸俗的确是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伴随物,然而,它却是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映。要看到,在转型社会中不出现这种现象反倒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承认这种现象必然出现的前提下,就不会大惊小怪,就不会像过去一样,用一种极其粗暴的大批判的态度去对待它。所谓认同,就是指平心静气地接受现实。

  其次是“交融”:要大胆地、理性地“参与”,即在小群体的“俗的文化氛围”下,你也不必“太正经”,可以表现出一些不以原则为代价的俗气来,说一些不损大雅的俗话来,做一些不损自己人格的俗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小群体其他成员”的“认同”。必须记住,对待这种“时尚”,因为它有一定的“群众性”,因此,板着脸儿的批评,都会引起“小群体其他成员”的更大的“逆反情绪”,导致自己的孤独,导致欲速者则不达的后果。

  最后是“改造”:在认同、交融的基础上,因为建立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关系,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固有的特点”对它进行影响和改造。当然,这种影响和改造的方式是灵活的、多样的:既可以是“开玩笑似地或戏昵式”的,也可以是“理性劝导式”的;既可以是“表率式”的,也可以是“婉转批评式”的。总之,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尽管如此,有一点请不要忘掉:即所谓“改造”,是我去改造群体的“俗”、粗俗和庸俗,而不是反过来的改造,即让自身被那种俗所同化。

  最后,须提醒人们注意的是:当一些学者将当今的社会称之为世俗化社会时,决不是要人们去做一个粗俗、卑俗、庸俗之人。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情不自禁极限快感
帮你成为性爱高手
非常笑话
长日漫漫烦了还累
怎么办?看笑话!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什么泳裤好?颜色款式没关系,它一定不能比你游得慢!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