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回扣有条洗钱“黑链” 记者暗访发现:这种资金不入账回扣“洗干净”的活动已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04:2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 ||
公开打出“扣率”招牌 镜头 不久前在成都举办的第5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就公开打出“扣率低,操作空间大”的招牌。“扣率”是医药销售中的“行话”,即在政府部门定的药品批发价的基础上的折扣率。以成都利尔公司生产的新药“多抗R甘露聚糖肽胶囊”为例,每盒(24粒装)政府定的批发价是33.65元,公司给经销商的报价是“20扣率”,即每盒6.73元。 高开发票冲抵税款 内幕 车宏轩是“利尔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他告诉记者,这种药品除了给医院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的回扣外,给开药医生的回扣一般是每盒7至10元。 记者:“我们需要将药品进价开成每盒26.73元,要增值税发票。”车:“这个没问题,但多开的20元钱你要按10%垫交增值税。”记者:“资金怎么走账?”车:“推荐你们从重庆时珍阁奇林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走账,增值税发票由这家公司开。你按每盒26.73元将钱汇到重庆这家医药公司的账户上,他们扣除10%的税费2元,再扣除实际出厂价6.73元,将剩余的18元钱在三个工作日内汇到你指定的个人账户。” 记者:“增值税税率不是17%吗?”车:“这是重庆那家医药公司的事情,他们经销的许多药品是不开发票的,这样可以将进项发票冲抵过来。另外这家公司和当地税务部门关系好,有办法。”车还说,当地公司和一些部门互相串通,高开进项发票冲抵税款等手法很多。这在广东省的粤东地区、湛江市、深圳市等地和福建省一些地方都比较普遍。 “洗钱”过程这样完成 目击 记者从福建一家医院调查到,他们是从福州康安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进的货,进货价每盒98元。“康安公司”是以每盒94元的价格从福建金山医药有限公司进货。经福州市工商部门调查,给“金山公司”供货的是广东揭阳市榕城区济生药品有限公司,每盒供货价74元。记者赶到揭阳市找到了济生药品公司的经理郑文喜,自称是北方药商。他告诉记者每盒批发价14.9元。记者问:“有增值税发票吗?”郑经理:“14.9元的报价不给开发票,但有药品调拨单。如果需要开增值税发票,每盒价格17元左右。”记者:“我想以每盒80元的价格开增值税发票。”郑经理:“可以,但你必须按6%的比例垫交增值税。如果每盒开到80元,垫交的增值税是(80-17)×6%=3.78元。” 这就意味着,只要花上3.78元,就完成了59.22元(即80元-17元-3.78元)资金的“洗钱”过程。 虚高定价留出“空间” 揭露 “神威”参麦注射液能够在福建省一些医院卖到100多元,参照的是政府部门给该药品定的“市场零售价”———每盒110元。这就是普遍存在的药品虚高定价。由于大部分药品对患者来说是被动消费,要由医生说了算。这样药品价格定得越高,医药营销人员就越有“操作空间”。 回扣资金经过“洗钱” 暗访 记者选取了一种较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医保类药品进行追踪。药品名称:“神威”牌参麦注射液,规格5×10ml/盒。 神威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给记者的电话报价:出厂价17元。记者在福建和广东的一些平价药店看到,这一药品的市场零售价在17元至19元之间。而在福建省一些医院,其售价竟高达112.7元,约是出厂价的6.6倍。 福建省卫生厅监察室的同志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严重的医药回扣行为,但回扣资金可能早经过“洗钱”,查处起来难度很大。 “黑洞”造就“灰色链条” 分析 群众和国家的钱,通过“灰色通道”进入一些不法商人和医务人员的腰包。对这种“灰色链条”进行追踪和审视时发现,其背后是一种体制怪圈和体制黑洞。 一位医院负责人认为,在现在医药不分家的体制下,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医生吃拿回扣的事件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