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评议政府能否增加点人文气息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7日00:41 人民网 |
网友:马龙生 自北京市政府网站推出“群众评价60个政府工作部门”活动以来,有关投票的各种信息不绝于耳,满意率最低的前几名,一时间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前不久,《新京报》刊登《市建委:百姓对我们的职能不了解》一文,对网上投票这种形式从另一侧面做出了解读。笔者觉得,这也是一个向主办者发出的、如何将类似活动开展的更为科学的信号。 怀着某种好奇的心理,我前几天也曾打开市政府网站,进入投票页面,但看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页面设置,我最终未投一票地退了出来——60个政府部门,要说直接打过交道的,一家也没有。因为对各部门的职能一知半解,间接体会也无从谈起,无论投满意票还是不满意票,都有些不负责任。读了市建委王立臣副主任的谈话,联想到我上网欲投票、最终却没有投的心理过程,不免对网上投票评价政府的形式有些看法。 第一,网上投票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否认,投票者中,亲自与某些政府部门打过交道,并对该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着深切感受者不乏其人;但同样不可否认,由于网上投票的隐匿性,投票者情绪化、感性化甚至毫无来由投下“随意票”者也不在少数。笔者注意到,不满意率较高的几个部门,大多是与群众联系太过密切的,如交通委、城管委、建委等。作为投票的百姓,很有可能是把交通拥堵、个别城管人员执法中的不文明、建设工程扰民等现象,与以上部门联系在了一起。而那些与百姓生活较远的部门,却让人说不清哪里满意或不满意,不满意率反倒较低。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处于相对隔膜状态的投票,很难说有多大科学性可言。 第二,网上投票有待进一步细化。与其它方式相比,互联网的便捷优势不容置疑,进行网上投票这样的“实用化”操作,同样大有潜力。换言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人为的改进,使网上投票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得以改善。就上面提到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处于相对隔膜”问题,为什么不能通过增加内容链接,让投票者对60个政府部门增加一些了解,使自己的投票更加理性呢?比如,对各部门职能的简要描述;站在普通投票者角度对投票做出一些特别说明;投票的简要理由等等。改变网上投票简单僵硬的“选择式”,让投票者在查阅、联想、思考的过程中,投下自己严肃的一票。这样的投票过程,不仅反映民意的真实度会大大增加,是不是也因为信息交流的增加,使网上投票增添了一些人文气息? 百姓评价政府,是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一步;网上投票评价政府,正是这一进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体现。这样的结合,不仅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某种胸怀,更需要这种形式的设计者,能设身处地的站在投票者角度来考虑设计,让投票者有条件更方便、更理性地评价政府。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