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完五十万回国当门童 一名留学英国的武汉学子学无所成怕见父母偷偷回家“失踪”了3个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05:47 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 | ||
右图:留学热潮近年陡涨,专家提醒不要盲从。 出国父母拿出全部积蓄 1999年9月,年仅16岁的高一学生王濒踏上了赴英留学的旅程。王濒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研究人员,他们拿出全部积蓄送他出国,图的是儿子回国后有个好前程。 疯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王濒在苏格兰阿伯丁就读的语言学校不大,以中国学生居多。像所有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一样,王濒和同学一道在学校附近租房住。他每天呆在房间里疯狂地打游戏机,饿了到外边买点快餐,其他同学也大多如此。以前在家被父母严管的他们,而今成了放飞的鸽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购物出手也大方。 受挫英语没有任何长进 王濒在阿伯丁呆了一年多,英语还是没有任何长进,听说其他中国同学都转到靠近伦敦的另一所里丁语言学校,他也匆匆将衣服、电视和音响装箱托运,自己坐火车来到小镇里丁。 消沉上网睡觉吃饭打工 刚到新学校上课,王濒还算刻苦。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网络游戏又勾起了他和同学们的“玩性”。几个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跑到小镇中心,办好上网手续,没日没夜地网上畅游。王濒回忆起那段生活时,用八个字概括:上网、睡觉、吃饭、打工,日程里惟独缺的就是“上课”。由于学语言没有丝毫长进,干什么都没劲,王濒只能“玩”。 放弃升学无望偷偷回家 来英国的目的是读大学,可现在语言还不知何时能通过,真正上大学更不知何年何月,王濒不敢往下想。他思索一整夜后,于2002年的7月10日,买了张机票直飞北京,到北京没出机场又登上返回武汉的客机。 尴尬怕见父母去当门童 王濒不敢面对花了五十多万元人民币送他出国读大学的父母。他找了个在某酒店当门童的工作。直到三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客人送行李时,被熟人看到,他的父母才知道:“失踪”三个月的儿子原来早早回到武汉。 王濒总结自己留学失败的原因:英语基础不好,花太多时间在语言上,又迟迟无长进;一个小孩带十几万元学费和生活费,任由自己支配,滋长了乱花钱的毛病;中国学生的扎堆现象害人不浅,加上心理上过分依赖同学,特别影响学习。 想清楚再留学 盲从和赶时髦容易导致失败 如今,最时髦的教育方式恐怕就是中学生留学了。小小年纪,怀揣大把钞票,漂洋过海去镀金,简直就是童话。生活不是童话。这种时尚的背后,是父母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血汗钱,是十几岁的孩子面对洋世界的惶惑和迷失。 王濒是一个典型。他“镀金”的结果是耗尽父母的所有积蓄,带着一段痛苦的人生经历回到了武汉。如果父母在送王濒出去前,能够理智地分析一下儿子,是否有自制力,是否有自学能力;如果能多了解国外的教育情况、教育方式;如果能根据自己财力,比较国内外接受教育的条件,王濒也许就不用付出这笔惨痛的学费。 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因材施教”,盲从和赶时髦往往导致失败。愿王濒的经历给许多赶“出国热”潮流的家长泼一盆冷水:想清楚,再留学。 年龄越小留学越好? 英国一校长:这是一柄双刃剑 “孩子年龄越小出国留学越好吗?”一位拥有萧伯纳式连鬓胡的“老外”作答:“这是一柄双刃剑。”这是前日武汉一中举办的一场“西方教育文化”报告会上的一幕,报告人是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校长弗兰克。 弗兰克校长称,孩子出去得早,优势是对学习语言有利,也易吸收西方文化,但不利因素是年幼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思想也不成熟,易学坏。因此,他建议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除了慎重外,还要培养其自理、自护等能力。 “请问弗兰克先生,出国留学如何选学校?”一名高中生用流利的英语发问。“依专业而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项,最好的学校就是你所选的专业拥有最强的师资力量。” 弗兰克说,一名留学生除了要具备语言、自理等能力外,还必须拥有开阔的思维,勇于面对中西教育体制的不同,“让自己与不同文化融合”。他举例说,在国外,不少中国留学生习惯聚在一起,结果“因为封闭而难以学到西方的先进知识”。据《武汉晚报》等编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