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07: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萧灼基

  主要观点

  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在处理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据此完善体制,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增强发展的后劲。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在处理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方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据此完善体制,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增强发展的后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进一步完善。

  从主要注重物质资料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必须十分重视。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谈不上增强国力,谈不上改善人民生活。但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兼顾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重视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改善、教育文化的发展等,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良好环境。

  从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到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兼顾。GDP水平和增长率是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单纯追求GDP,一切为了GDP,把GDP增长作为唯一目的,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破坏资源、降低效益等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是不可取的。在经济发展中,要统筹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实现综合国力提高的最大化。

  从主要注重静态资源配置转到注重动态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时期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行静态资源配置,追求在现有条件下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从静态上进行资源配置,不考虑资源存量与增量的变动,甚至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目标而浪费资源,是一种短视行为。因此,要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上配置资源,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既要十分珍惜土地、森林、淡水、矿藏等自然资源,也要十分关注生态平衡、环境净化等,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针对当时形势,实施了沿海开发战略,在体制、政策等资源分配上,向东部地区倾斜,促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前必须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统筹东中西部的发展。

  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提高西部经济增长速度,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提高西部2亿多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可以使全国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率先发展现代工业的地区,产业门类齐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熟练劳动力丰富,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实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要加快东北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东北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忽视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的发展优势。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东部地区,具有继续快速发展的优势和良好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东部地区作用巨大。要鼓励东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在经济运作方面与国际接轨。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

  城市与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都有很大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有所扩大。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更快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也有利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的农村市场,不断增长的农民财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不断增加的农产品供给,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良性互动,才能双赢。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要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逐步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均资源拥有量;二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减少农村劳动力闲置;三是改进和创新生产形式,引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企业化等现代管理和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生产现代化,使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进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要对农村为工业化、现代化所付出的资源和贡献给予合理补偿。应提高包括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在内的资源价格,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良性互动,政府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城乡收入差距。要减轻农民税费负担,提高扶贫标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建设;财政要加大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比重,新增加的财政收入要向农村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江河湖库的治理力度,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制度。

  兼顾效率与公平 缩小收入差距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收入差距扩大是一种必然现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曾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出现了如马克思所说的“财富在一极积累,贫困在另一极积累”的两极分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我国处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处在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因为这样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有利于开展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发展。这已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所证明。但也必须认识到,收入差距扩大正在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因而,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协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坚持效率优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人们除了按照对社会贡献的劳动数量与质量参与分配,还可按照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土地、专利等参与分配。要特别强调,国家不仅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也保护包括投资分红、股票溢价、存款利息、租赁收入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得的收入,不管数量多少,都受法律保护。鼓励一部分人按照贡献获得合法收入并先富起来,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方针。

  大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要下大力气扶助贫困居民提高收入水平,使之早日脱贫。一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扩大生产门路;二是增加教育投资,提高青少年文化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推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居住环境,逐步做到住者有其屋;五是加强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减少疾病,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加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兼顾公平方面,政府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财政收支是兼顾公平最直接、最有效的调节方式。国家通过税收,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为国家所有,用于公共需要和扶助低收入者,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扩大社会就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而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缓解就业压力,把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把失业人员从社会负担转变为社会财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已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作了多方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就。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的局面,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

  坚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最根本、最主要的是靠发展经济。我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可增加100万一15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每年保持7%—8%的经济增长率?涂梢晕沾蟛糠中略隼投Γ跚峋鸵笛沽Α4送猓黾泳鸵稻选⒉普銎丁⑹б稻戎凸餐蹲剩残枰ǚ汛罅咳肆Σ屏ξ锪ΑV挥斜3志贸中焖僭龀ぃ拍茉銮孔酆瞎Γ航饩鸵笛沽Γ缁嵛榷ù丛焯跫?

  投资开发劳动密集型公共产品。当前,一方面存在大量过剩劳动力,另一方面一些公共产品十分缺乏。应大力组织社会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公共产品,例如整治山河、修筑公路、美化环境、清洁城镇等。要加大对农村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的投资,利用当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足的条件,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造福人民,惠及后代。

  加大再分配力度。财政税收是社会再分配的主要方式。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扶贫力度。同时,通过支持发展服务产业进行再分配。应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等服务产业,鼓励人们加大服务消费,扩大服务产业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

  充分利用国土资源。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发荒山、荒地、滩涂和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谁开发、谁使用、谁收益,长期不变。企业开发与个人开发应一视同仁。

  鼓励创业。社会成员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大多还能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应予以支持、鼓励和税费优惠。

  尊重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不管文明多么发达,科学技术多么先进,人类永远也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条件,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惩罚人类对自然的侵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速推进,从前经济缓慢发展时期建立的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遭到破坏,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关系尚未建立。在这个特定时期,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迫切。我国部分地区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过度放牧、掠夺性采矿、砍伐森林等,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近年来,北方的沙尘暴、江河流域的水旱灾害、城市环境质量的迅速下降等,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就是保持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长治久安。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控制人类自身的规模扩张。随着人口规模的膨胀,人口密度加速增大,人均资源拥有量下降,这是一个威胁人类永续生存的重大问题。控制人类自身的数量扩张,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

  按照科学办事,尊重自然规律。工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人口的增加,消费方式和消费标准的追求,都要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导方,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鼓励节能降耗,支持和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产业选择、资源开采、技术运用、生产工艺和排污处理等方面,要考虑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恶化生存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公众每天都在与自然打交道。实际上,政府与企业行为也是由人操作的。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负责是关键。

  《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09日 第九版)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