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内地高校将扩大港澳招生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09:49 华声报

  华声报讯:据新华网广州报道,穿梭于粤港间的广九直通车和往返于粤澳间的岐关巴士上,有了越来越多在内地求学港澳学子的身影。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定,越来越多的港澳学子来到内地求学,而同时不少内地高校都准备在港澳地区扩大招生。

  广州毗邻港澳,并且三地都植根于岭南文化,具有共同的气候、语言及生活环境,因而吸引了大批的海外学子来此求学。在著名侨校暨南大学,聚集了中国最多的港澳学子。

  暨大港澳台境外学生有7484名,占全部在校生的40%,而这些海外学生里80%来自港澳地区。2003年,该校对港澳学生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分别超过900名和2000名,创该校历史新高。而据暨大招生办透露,他们明年对海外生的招生比例还将扩大30%。

  据介绍,澳门政府部门有六、七成人员都是暨大毕业的,澳门的暨大校友会就有20多间。毕业于澳门圣心中学、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张玉玲说,暨大离香港和澳门都很近,只需两个多小时路程就可到家,在这里上学对于我们来讲就象在家门口那么方便。

  与暨大的地缘接近不同,北京大学对港澳学生的吸引则体现了一种“北大情结”。两年前入学的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刘家仪说,我在香港读本科时学的是历史,从书本和父母那里了解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和人物都与北大有关,因此,一直以来我都拥有一个“北大梦”,我非常希望有机会真正体验一下内地的生活,对祖国有深入了解。

  据北大留学生办公室负责人谭婕介绍,目前,在北大就读的香港学生共有68位。“香港学生近年到内地就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两年来人数明显增加。”

  内地高校全面的学科设置和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也是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来内地求学的主要原因。2003年入学的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杨岳桥说,我来北大之前曾有很多担心,比如内地生活水平是否很落后,环境和氛围是否很封闭,等等。但是北大的自由和开放使我到了这里之后,一切顾虑全部烟消云散了。

  暨大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则专为海外生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这一专业已成为非典过后的热门。此外,暨大还将为海外生报考集中的院系,如生物、经济、管理、医学等推出新的专业,目前正在审批当中。

  内地求学经历提供给港澳学子的就业优势也给了他们更多到内地求学的理由。现在暨大商学院就读的叶家立表示,随着香港和内地业务和交往的不断加深,很多香港公司都优先录用那些即熟悉香港情况又了解内地情况的人才。“在内地求学的背景对我们来讲实际上是一种就业的优势。”

  “暨大学子在香港就业情况和口碑都很好,特别是抗非典时期,1984年毕业于暨大医学院、现在香港广华医院的主任医师张汉明收治了该院第一例非典病人,并进行近距离面对面诊治的事迹,让香港人对暨大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暨大驻香港办事处的谢明天说。

  据了解,目前内地有100多所高校在港澳地区招生,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宣传部部长孔繁壮说,内地高校的各种优势对港澳学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港澳学子到内地求学将成为必然。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