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的地下生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04:07 人民网-华东新闻
  孙小静 曹玲娟
从地铁到书店仅一步之遥
  本报记者 周寅杰摄

  “有两个上海,一个是地上的,一个是地下的。”走在上海人民广场下的香港名店街,耳边传来这句评论,回头一看,是两个外地青年,不禁宛尔。曾有媒体调查“100条热爱上海的理由”,其中一条为“上海地下有错综复杂的地道和防空洞”。这几日,记者穿梭于地面之下的申城,感受着本为人防工程的香港名店街的时尚韵律、上海“1930风情街”的古典情怀、地下酒吧的另类风情,感受到“另一个上海”的无穷魅力。

  与地上相比,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热、遮光、气密、隐蔽、安全等诸多优势,因此,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向地下延伸。目前,上海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不完善,有专家表示,开发深度仅为3—10米,城市地下平均建筑面积比例较低,且缺乏规划,没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资源浪费严重。上海最近召开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在城市限高的同时,将有步骤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了解,至2005年,上海的人防工程将达人均0.4平方米;与此同时,上海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达200公里左右,平均每600米就有一个地铁车站。而地下人行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更是不断扩张,地下图书馆、地下体育场在未来也完全可能出现。上海的地下空间,正在“长大”。

  据说,每天在地铁呆一小时以上的人被称为“地铁人”。在上海,这类人已经超过100万

  离不开地铁轰鸣声

  早上7点20分,叶晓晶准时起床,洗漱、吃早点。围好围巾,戴上手套———12月上海的早晨已经寒风凛冽———她要骑40分钟的自行车,赶去地铁站上班。

  早上8点,张俊峰准备出发。他在人民广场附近上班,房子租在上海南站附近,地铁成为他最好的交通选择。

  叶晓晶今年23岁,已在季风书园陕西南路店工作两年;张俊峰27岁,湖南人,去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自控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海一著名外企工作。他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地铁。

  当上海地铁1995年出现在市民面前时,人们还不知道,有一天他们的生活,会随地铁延伸到地下。

  季风书园是上海最早的地铁书店之一。1997年开店,从书刊报亭的规模做起,发展到现在的8家连锁,店面大部分都在地铁站里。开始仅是考虑到地铁站厅的租金比淮海路地上街面便宜,现在却因此而生意兴隆,成为了上海读书人经常的去处。有人称,“季风”已成为上海文化的新地标,它增添了上海地下的书香气。

  “我们是地铁边缘人,”叶晓晶微笑着说话时,耳边隐约有地铁通过的轰鸣。事实上,置身于此,很容易让人忘记这里是地下。书店通风很好,还有优雅的小咖啡座供顾客休息、读书。

  隋亚慧就坐在这个小咖啡座里看书,音乐如流水般环绕周围,古典台灯投下一圈温暖的灯光,她要了壶菊花茶慢慢饮着。

  “到这里看书是我目前惟一的娱乐方式,每个星期至少来两三次,有时几乎每晚都来,到打烊再回去。”隋亚慧说:“这里比地上安静。为了能常来这里,我把房子租在附近。”

  张俊峰的地铁生活是动感的:乘地铁上下班。有时为了避开高峰,他会提早半小时出门,行色匆匆。

  地铁站里,商铺林立,小餐馆、熟食店、零食点,而各种电话卡、旅游纪念品、家居用品,在这儿都能找到踪影。“我的女朋友就常会在一号线与二号线换乘的长通道里逛逛,那里小商铺挺多,都是女孩子喜欢的东西。”张俊峰有些腼腆地说,“周末我有空了,也会陪她逛,一般总在个把小时左右。”据说,每天在地铁呆一小时以上的人被称为“地铁人”,而上海“地铁人”已经超过100万。

  乘上一座小电梯,来到地下。面前是一条小通道,右侧一张吧台、几张吧椅,空气中有淡淡的熏香,音乐节奏强烈但不喧闹。怎么看,都与传统的防空洞不相干

  防空洞·地下吧

  小时候,防空洞是个神秘场所。偶尔,看到那扇总挂着大挂锁的铁门突然虚掩着,就会叫上小朋友,战战兢兢地溜进门,沿着狭窄的楼梯下去。即使在好奇的小孩子眼里,防空洞也谈不上美,阴暗、潮湿、简陋、陈旧,连空气都充斥着霉味。这个空间,似乎隔世隔代,与人世间的生活截然分开。

  这一现象的改观,缘于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平战结合”思路。从此,上?5姆揽斩唇氚傩丈睢I细鍪兰?90年代建成的香港名店街和迪美广场,现已成为时尚青年的购物天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5万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其实就是防空洞,建设目的是战时能够临时疏散人民广场上的人群。

  在上海西区,还生活着另一类“防空洞族”。

  张济华,25岁,上海京剧院京胡琴师,兼任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助理编导。对他来说,设在商务楼地下防空洞里的C'S音乐休闲吧,是工作之余的最佳休闲去处。近两年来,他几乎每周都来这里,与朋友聚会。12月3日,他的一个朋友生日,照例,晚上10时相约C'S庆贺。

  一条不算热闹的双车道马路上,“C'S音乐休闲PUB”的霓虹灯闪烁着。一座小电梯,按下“-1”键,来到地下。面前是一条小通道,右侧一张吧台、几张吧椅,空气中有淡淡的熏香,音乐节奏强烈但不喧闹。怎么看,都与防空洞不相干。

  左转而过,面前的通道拉长了,顶上彩灯闪烁,地面碎大理石随意成形,墙上张贴的图片、标牌充满异国情调,更多的是客人的涂鸦,仿佛置身于一家美国乡村酒吧。然而,防空洞的印迹还是间或闯进,打断眼前的眩迷———右侧墙后,是安全楼梯,虽然装饰着绿黄相间的护墙板,但仍提醒你,这是一个疏散通道。通道左侧,连成一排的1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与通道声气相通,却又相对独立。现在,这些小格子都被充分利用,成了小舞池、中央吧室、桌球房、客人休闲区等。可能不是周末,客人不多,小舞池里空空的,只有DJ一个人边调试音乐,边自随节奏舞动着。

  在挂着数十个荡秋千木偶的中央吧台后面,见到了老板、23岁的重庆姑娘蒋小蓉。3年前朋友开设这家吧时,她就在这里工作。半年前,她将其承包。看中这个防空洞,就是因为这里密闭性好,不会吵闹别人。的确,在桌球房的小休闲室里,张济华与10来个朋友喝酒、聊天,笑闹声再大也传不进一墙之隔的中央吧室。

  与小蓉聊着,张济华的朋友过来买酒,她回头道了声“生日快乐”,很熟的样子。“这里常客很多,主要是文艺界、广告界人士,还有在沪工作学习的老外。”张济华说:“我曾经周末来过,人太多,不要说坐,连站都有些困难。”

  半夜两点,张济华与朋友从安全楼梯上来,相互道别,各自回家。小蓉熄了门口的霓虹灯、关上C'S的大门,从地下回到了地上。

  他们从一个城市的地上,来到另一个城市的地下,卖艺或者行乞。不管是遭受真苦难,还是以假象骗取同情,他们都将苦难做成商品,换取生活下去的银两

  不该被忽视的人群

  74岁的吴秀英,满脸皱纹,头上围着一块看不出颜色的毛巾,穿着破旧的黑夹袄。她盘腿倚墙而坐,手中摇晃着一个小铁罐,里面有一两个硬币。这里是北京东路地下人行通道,地面上,就是上海著名的外滩,霓虹闪耀的闹市。

  “家里闹水灾,东西都押光了,我和乡里人一块坐火车过来的。”吴秀英好不容易找到了听她说话的人,很开心,但说起自己的境况,眼睛显得更加浑浊。

  旁边一个10多岁的男孩,一看就是患过小儿麻痹症的。上前想问问他从哪里来,孩子顿时警觉起来,说道:“你是记者,我不跟你说。”

  刘国华是北京东路地道的管理员,见多不怪。他告诉记者,这个地道每晚最少有两三个乞丐,多的起码5个。

  正聊着,海关报时的钟声响起,已是晚上7时。地道口有寒风呼呼吹过,但在地道中央,还不那么冷。这时,记者发现,进入地道的乞丐又增加了一两个。他们大概也是来躲避冬夜的寒风。

  “不过,你也别都太相信他们。”刘国华说,“我们这里的清洁工曾看到有的乞丐大清早是坐出租车来的。”

  往家赶的途中,想着生活在城市里的这一群边缘人,想着他们从一个城市的地上,来到另一个城市的地下,卖艺或者行乞。不管他们是遭受真的苦难,还是在以假象骗取同情,他们都将苦难做成商品,换取生活下去的银两。还是祝愿他们能有自己温暖的家,能够活得有尊严。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搜索(链接)

  地铁目前有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地铁线路呈十字交叉形状。未来上海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的远景规划(20年以上)是800公里。上海的轨道交通将被分作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市域线,连接城市和中心城外新兴城市,规划中共有4条;第二层次是市区地铁线,一共8条;另外有5条轻轨线。据《新闻晨报》

  隧道目前,上海隧道建设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黄浦江越江工程,如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外滩观光隧道及大连路、外环、复兴路隧道等。

  开建于1965年1月的打浦路越江隧道,是上海最早的越江隧道工程,1972年建成,历时6年,实现中国隧道越江建设史上零突破。上海黄浦江底2010年前将建成20座越江隧道。据《青年报》

  防空洞近几年,上海市已有被投入用作商场、娱乐场、餐饮、停车场等近20多种门类的民防工程6000多个,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60多个上海体育馆面积规模,成为市民出行、购物、娱乐的地下城。据全民国防教育网

  地下空间一瞥(链接)

  北欧除地下工厂外,还有地下核电站、石油储罐、食品仓库及地下避难所,还有一系列的地下商城。

  美国地下空间的利用是多方面的、广泛的。有考虑到节约采暖、空调费用的地下住宅及复式住宅;还有考虑到与自然协调及采光要求的半地下式大学;保存放射性废料的设施,而地下核防护设施则居世界之最。

  日本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其它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至今还有4000多万人居住在窑洞建筑中,在黄土层中还修建过结构简单和圆筒拱形地下粮库。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上一世纪30年代的事。我国在60年代、70年代建设了一批地下工厂、早期人防工程和北京地下铁道。到80年代,各大城市陆续修建正在规划着适合我国特点的地下综合体工程,集商业、交通、人行过街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于一体。与此同时,城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随着城市中心及居住小区的开发而大量发展。

  《华东新闻》 (2003年12月10日 第三版)
C'S酒吧一角
  本报记者 孙小静摄
阳光射进上海地铁通道。
  吉国强摄
地铁里“讨生活”的卖艺人
  本报记者 周寅杰摄
莫斯科地铁站一景。
  资料照片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柯受良遭车祸 抢救无效死亡 订阅娱乐新闻随时掌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无边魅力
  • 佛罗蒙吸引异性
  • 男士情趣内裤热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