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拎 出 “新 闻 眼”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11:21 人民网

  提要:“新闻眼”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

  有经验的记者写稿子,特别重视寻找“新闻眼”。什么时候拎出了“新闻眼”,什么时候就写得出好稿子。正确确定报道选题,反复提炼新闻主题,是拎出“新闻眼”的重要步骤和环节。

  对于初入新闻门槛的人,有两种情况很常见:一是看到别人在大报小报上发稿子,或有作品获奖,总觉得这稿子除了标题或立意好些外,其他并无什么。一是当自己辛辛苦苦采访了好一阵,面对抱回的一大堆新闻素材,冥思苦想,却无从下手,即使勉为其难,稿子出来了也羞于见人。

  应该说,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作为初学者,对于何为“新闻眼”和如何拎出“新闻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恐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何为“新闻眼”

  “眼”为何物?按《辞海》的解释:关节也。引申为文章的精要处。如:字眼;句眼。

  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眼”,则指的是一则新闻的主题、红线、灵魂,它是整个报道思路和整篇新闻文脉交织的枢纽,是新闻作品中的精气神和最为光彩照人的闪光点。有没有“新闻眼”,“新闻眼”显不显著,抢不抢眼,将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深浅高低和成败得失。

  “新闻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采访中形成的,是记者从大量繁杂的新闻素材里提炼出来的。它表现在作品中,可以是简单的一个词组、一句话,也可以是极其精致的一个段落。可以是新闻的主标题、引题或副题,也可以不声不响地“潜伏”在消息的导语中。它是整篇新闻的“穿珠红线”,有“画龙点睛”之效。有了它,分散的材料,零乱的思想,就能向一个方向、一个点上聚拢、集中、深化、明晰,就能使铺满一桌子的杂乱的材料依托“传神之语”站立起来,活跃开来。

  “新闻眼”是新闻事实的必然结“果”。它藏于事实中,从事实中抽出来,同时又赋予事实以灵魂、以灵气。它注重导向性、思想性,同时更注重艺术性、独特性。它有时可以体现为一句口号,但它绝不等于喊口号,自然更不是什么“强扭的瓜”。新鲜、自然、独特、引人入胜,这应是它的基本特征。

  有经验的记者写稿子,特别重视寻找“新闻眼”,一些看似平常、杂乱的材料或“小事”,通过他们用“新闻眼”一串,立即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写出来的新闻“漂亮”得不得了。我们平时讲“提纲挚领”、“纲举目张”、“主题突出”、“思想性强”,大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拎出“新闻眼”

  拎“新闻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深入采访,需要知识积累,同时更需要记者的敬业精神。“新闻眼”并不神秘,只要你肯动脑筋,漂亮的“新闻眼”随处可寻。

  从平凡小事中,可以拎出一些非同寻常的精彩的“新闻眼”。1990年,我参加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会,会议的中餐被安排在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室里。当时,正是中央三令五申、大刹吃喝风的时候。会议的组织者为了避人耳目,让与会人员吃得“安然”一些,特意把“食堂”从机关搬进了校园。结果呢,一时间小车进校,学生放学,老师采购,校长下厨,教室周围围着一大圈看热闹的孩子。端着酒杯,夹着鱼肉,望一眼孩子们那幼稚、纯洁而又有些羡慕的目光,我如芒刺背,心里很不是滋味,琢磨着一定要把这件事在省报上“抖”出来。事情确实很小、很平常,就一餐饭,一餐对于乡镇党委书记来说早已吃惯了的饭,如何“抖”才能与众不同,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呢?我思考来思考去,忽然想到,这餐饭吃的其实并不“安然”、并不寻常。因为有那么多孩子在看着我们,在“监视”着我们,我们一顿饭,污染了多少孩子的心灵呢!于是,我围绕着吃喝、“安然”与孩子做起了文章,当晚就写出了一篇题为《并不安然的吃喝》的新闻评论稿,被湖南日报迅速采用,并在当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可以拎出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鲜活的“新闻眼”。永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柳宗元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大量烩炙人口的著作。有柳宗元,自然就有柳宗元纪念馆,有纪念馆,自然就会有人去看。同样,有《捕蛇者说》,自然永州就有人捕蛇,有人捕蛇,自然就会有人养蛇。这可说是天经地义、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对于这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一经挖掘,赋予它新意,就是了不得的新闻。1991年,我写柳宗元纪念馆,不写它的建筑,不写它的游客,而写它的内容,写它的展览,写它如何成为“永州文化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角度新颖,“新闻眼”醒目,稿件受到了许多报纸、电台的青睐。1994年,我写永州养蛇,也正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好的“新闻眼”——“昔日捕蛇为租赋,今日致富走‘蛇’径”,通过新旧对比,为永州养蛇注入了特别的意义。

  从一般性的会议活动中,可以拎出一些具有震憾力的独特的“新闻眼”。会议是新闻的富矿,会议能不能出新闻,会议新闻好不好看,全看记者的“开采”功夫。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省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宏伟目标。一天,我参加一位地委副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区14个荒山大户重点乡镇负责人座谈会。按一般惯例,这样的会议写个几百字的消息,把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传达一下就行了。这样做虽然很省事,领导也满意,但效果肯定不会好。考虑到消灭荒山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14个荒山大户是全区消灭荒山的最后攻坚堡垒,于是我巧选“新闻眼”,以“消灭荒山最后一会”为题,精心写作了一篇500来字的新闻特写,赫然凸现了会议的气氛和主题。这篇稿件见报后受到广泛好评,后来还在一个征文活动中得了一等奖。2001年11月我参加省党代会报道,获悉我市40多位党代表将第一次包机参加省党代会,顿来灵感,写出了《一趟飞机换来永州新形象》的独家新闻,得到了省委领导同志的肯定。

  从突发性事件中,可以拎出一些鼓舞人心的闪光的“新闻眼”。1994年,坐落在双牌县境内的南岭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两座车间夷为平地,59人当场遇难。报社老总和我等三位同志闻讯后连夜赶赴现场。我们在做好灾情报道的同时,及时采写了《副省长“南岭”救灾记》、《血浓于水》等来自现场感人至深的正面报道,并写出了6000字的长篇思辨性报道《南岭大爆炸》,很好地起到了主流媒体稳定人心、澄清是非、鼓舞士气的作用。1997年,东安县境内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事故,伤亡惨重。我要求参加报道的记者不要为悲伤所压倒,更不能麻木,要努力寻找积极的东西,闪光的东西,盯住人写,写好人,写活人。结果这位记者扎扎实实采访了三天,写出了一篇充分反映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令人感奋的新闻通讯《真情,在危难中闪光》。人民日报很快刊用了这篇稿件。

  当然,对于重大题材、新鲜题材,我们拎出的“新闻眼”就应当更加新颖别致,光彩夺目。“新闻眼”成就新闻

  是否可以这样讲,一些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有影响,说穿了就是因为作品中有一个能够打动人的、好的“新闻眼”。陆机讲“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强调的其实也主要是字眼、文眼、“新闻眼”的问题。

  仔细推敲一下“中国新闻奖”的一些获奖作品及评选情况,对这个问题我们或许有更深的理解。如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冶金报》发的一条短消息《宝钢“小人物”推动了国家金融政策调整》,尽管存在着时间含糊、导语平平、人物身份不明等诸多缺陷,但因为消息的“新闻眼”(主标题)太抓人了,最终还是获得了一等奖。《京郊四胞胎应征记》是《解放军报》的一个见闻式的小通讯,仅680字,也获得了一等奖。为什么?有人说“四胞胎应征”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这话既对又不对。有头脑的读者都知道,这条稿真正的新闻并不在这里,正如彭朝丞研究员在评析文章中所言,真正的新闻“是国家养育四胞胎成长,四兄弟长大适龄后又争着应征报效祖国”,这才更是新闻中的新闻。(见《新闻与成才》1992年第2期)于是,聪明的作者(或编者)在引题中便首先亮出了“新闻眼”:“祖国养育我们长大,我们都想扛枪卫国”。试想想,若没有这个“新闻眼”,“四胞胎应征”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笔者吃了十多年的“新闻饭”,平时最爱琢磨新闻。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你在采访和写作的时候,脑子里可别忘了“新闻眼”;你什么时候拎出了“新闻眼”,你什么时候就会写得出好稿子。

  1992年,我市两位青年农民代表5万名在广东沿海打工的青年,给当时的地委书记秦光荣写信,提出每人每月积攒100元钱,建立打工仔企业基金会,以支持家乡建设。地委书记给两位青年回了信,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愿为打工青年们回家乡办实业提供一切方便。这事,地委办发了简报,许多人早知道了,包括一些摇笔杆的人,甚至还包括省一级新闻单位的一些大编辑们。一开始人们以为这是两封很平常的“工作式”通信,才“开花”,没“结果”,算不上什么新闻。消息传到我的耳里后,竟鬼使神差,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兴趣。我立即到地委办要来一份简报,细细一琢磨:不得了呀!5万打工仔身在异乡,心系家乡,这拳拳之心可是顶呱呱的好新闻呀——正如秦光荣同志在回信中所赞扬他们的:“‘成立基金会,回家办企业’的想法体现了现代青年的进取精神,是中国农民的骄傲!”于是,我依着简报上摘编的两封信,顺手拈来,迅速赶写出了一条充满激情的短消息《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区五万打工仔向地委请命,倡议成立打工仔企业基金会》,于本报一版围框发出,随即被新华社播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结果,就是这么两封原本并没有被人看好的“工作式通信”,因为有了一个好的“新闻眼”,不但真的成了新闻,而且还一下子“响”了起来:此稿第二年竟连获湖南省地市州报、湖南省报纸系统、全国地市州盟报好新闻三个一等奖。所谓“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戈公振语),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是也。如何拎出“新闻眼”

  有人说,写新闻是倚马可待的功夫,要迅速、要快,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拎出“新闻眼”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还真有点难。其实也不难,一句话:这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对你各方面能力和智力的检验,行不行,全看你的造化。

  不过,方法也有。艾丰同志在《新闻采访概论》一书中就教给了我们很多好方法。如怎样确定报道选题,艾丰说,“打一个比喻,有经验的记者确定选题时就像那些老狐狸在寻找食物。当他们发现一块可以吃的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不顾一切地猛扑过去,而是围着食物转来转去,直到一切疑团都解除了,它才放心地享受这顿美餐。”他告诉我们,“新闻线索并不等于选题”,“选题往往是从大量的新闻线索中筛选出来的”。再如怎样反复提炼主题,艾丰说,“提炼主题的途径,可以用这样的四句话做形象的概括:‘凤凰落在梧桐树,穿珠红线在何处,绿叶衬得红花美,玩味再三意更殊。’”他同时告诉我们,“一篇新闻作品必须有一个好主题”,“无主题,多主题,坏主题,都是新闻作品中的致命伤”。

  正确确定报道选题,反复提炼新闻主题,这都是寻找“新闻眼”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当然,至于如何做到更快、更迅速、更得心应手,这就要看你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理论功底、思维方式和新闻悟性了。惟有勤学、勤思、勤实践,其他别无捷径可寻。来源:人民网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柯受良遭车祸 抢救无效死亡 订阅娱乐新闻随时掌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