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形成共识 保税区管理发展研讨会闭幕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04:49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本报讯昨日,为期两天的中国保税区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在青岛保税区圆满结束。会议总结了保税区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就保税区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思路和设想。 本次研讨会规格、层次之高是保税区史上前所未有的,几乎汇聚了国内所有关注保税区的最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清华、北大、复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和院所的专家学者,各保税区、海关等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以及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等八部委有关领导参加了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到会作了主题演讲,就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目标、指导思想、原则、步骤和措施作了论述,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研讨会一致认为,由成思危牵头的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对保税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各保税区和保税区海关介绍了保税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主要情况、经验体会和今后发展的思路和设想。研讨会分析研究了当前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走势,认为主要呈现六个趋势:1、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发展背景的自由贸易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开始升级换代。3、商业型自由贸易区与工业型自由贸易区相互融合。4、以区位、服务和产业集群优势来谋求更大发展。5、监管手续进一步简化和高效化。6、大型自由贸易区和国内海关货栈、保税仓库结合形成完善的转运体系。 关于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大家普遍认为,经过12年的实践,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主体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保税区在我国外向型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去年全国保税区吸引外资实际到位的金额占到全国的4%,实现进出口额占到全国的4.9%,征收的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占全国的8.7%,是国内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保税区不仅是母城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且是腹地经济与国际接轨不可多得的通道和驱动器。 成思危在研讨会上提出的“境内关外,适度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目标模式,得到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世界上搞得不错的自由贸易区大多与港口连在一起,一般都实行“区港一体化”管理,以港口为载体,增强区内货物、资金和信息的集聚、扩散能力,使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与会者在本次研讨会上高度重视区港一体问题,认为区港一体不仅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基础,而且对现有保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保税区下一步的发展和枢纽港口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及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应该通过临港的区位优势和保税区与港口一体化发展进程来实现。青岛保税区在区港一体化和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质进展,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领导们的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青岛保税区有充分的条件先行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过渡。 国家海关总署副署长龚正发表讲话,对保税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创新、完善、协调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保税区保持自身特色,提高管理水平,开创保税区更加辉煌的明天。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20多家新闻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专门采访报道。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现场参观了青岛保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企业的生产情况,并参加了青岛前湾现代国际物流项目开工仪式。(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