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屋里的“发审委”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03:53 新京报 |
“发审委”即“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的简称,拥有决定提出上市申请的企业能否上市的生杀大权。证监会颁布主席令,对发审委进行重大改革,力促新股发行审核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和公平。 此次发审委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化,二是透明化。专业化突出精干、专业和效率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将发审委委员从80名降为25名;对发审委委员构成作重大调整,改变原来委员全部是兼职的状况,设10个专职委员,由资深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担任,同时提高发审委委员中专业人士的比例;发审委对企业的发行申请只进行一次审核。原来发审委的人员结构确实存大弊端,委员全部为兼职且人数较多,对审核标准的掌握程度和适用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审核结果的公平性和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只进行一次审核,可以避免原有二审制情况下,由于两组委员审核标准掌握不一致,以致审核结果出现重大差异的情况。 透明化措施包括:发审委委员名单全部向社会公布;发审委委员对股票发行申请实行记名投票制度;发审委委员上会的时间、上会的委员名单都提前向社会公布;上会的发审委委员参会前必须有工作底稿,并签字存档;发审会过程全程录音;公布发审会的投票结果等等。在委员的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原来的无计名投票方式容易产生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情况,个别委员可能出现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工作底稿上提出明确的、有依据的审核意见可以克服原来的主观印象判断。 发审委此次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关于透明化恐怕实施起来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针对我国股市的现状,上市公司还是稀缺的壳资源,公司上市后能给投资者的回报并不受重视,短炒之风湮没了对成长性的关注。与债权融资这种方式相比,股权融资不需还本付息,因而,面对几乎是白白圈来的上千万以至上亿的资金诱惑,拟上市公司肯定会用尽一切手段力求上市。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50%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为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新的发审委制度相当于把发审委员们放进了一个透明的箱子,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的关注与监督。事前大家都有完备的信息,事中和事后结果都在公众的视线之下,这样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拟上市公司上发审委会议前(业内称为“过会”)会采取手段去“公关”,而且公关对象非常明确;二是如果哪个发审委委员投了否决票,最终导致筹资公司发行失败,改革后还没有二次过会的机会了,拟上市公司会不会暗地对此委员采打击报复?纵然委员不怕,恐怕对方将他的三亲六故都调查清楚了。在无数双雪亮眼睛的盯视下,估计委员们只有“好人举手”的份儿――你举手同意了,才是好人。辜妄测之,拟上市公司的过会率可能将达到百分之百。 看来,玻璃屋里的发审委委员们需要准备更多的正气和胆量,不仅无私,还得无畏。王英(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