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物保护迈新步 敦煌莫高窟保护有专法可依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09:24 人民网 |
甘肃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文物古迹1.1万多处,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居全国前列。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甘肃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利用文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切实作好保护文物工作,迈开了新的步伐。 文物资源极为丰富 甘肃在考古中发掘出了许多中国第一或独树一帜的遗存:1920年在庆阳县发掘出的石片、石核,是我国出土的第一批有地点、有层位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物;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现上千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著名的有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地湾遗址等;上个世纪发现5万余枚汉简,举世震惊;20余座国宝级石窟,保存着丰富、精美的泥塑、石雕和壁画;莫高窟千年宝藏的优美和神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战国、秦、汉、明代修筑的长城4000公里,成为历代长城的露天博物馆;巍峨的嘉峪关,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历史见证,悲壮而辉煌;玉门关、阳关,牵扯着无数离人谪士的伤痛,也记载着中原与西域诸国来往的丰硕成果;国宝级文物———东汉铜奔马,作为数以千万件中华文物的代表作,成为中国的旅游标志! 甘肃众多文物古迹留存至今,主要由于地处塞外,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尚未开发。前些年,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力不足,加上文物分布分散,思想认识不足,法律保障不够,在文物保护上也留下不少欠账。 加强立法加大投入 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将于3月1日施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条例》明确规定,“敦煌莫高窟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及其环境造成损害。” 开展合作培育人才 在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文物保护科研方面,甘肃取得了新进展。 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了甘肃省文物保护水平,一方面以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和技术设备条件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国外合作,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在交流交往中,迅速进入专业领域前沿,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丰富与提高国际学术交往的能力,了解到世界文保事业的新发展和最新的科学技术保护技术与手段,增加了经验,培养了人才。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