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风车村·木鞋厂--欧洲游日记一则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10:15 贵州日报 |
上午9时,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导游覃君幽默风趣,善言辞,欧洲历史文化知识丰富,一路上对风土人情,旅游需知介绍甚详。 出阿城,沿途欣赏荷兰田园风光。高速公路两旁一色草地草坡,远望连天盖地,满眼翠绿。不知哪位旅客忽说:“这里荒地多。”覃导说:这不是荒地,经济价值比耕地高。荷兰的肉牛奶牛是世界闻名的。这里草地都有产业主,成为牧主的养牛场。沿途不时可见远远近近有些黑白相间的荷兰牛。覃导说,你看,荷兰牛不光会低头吃草,还会卧在草地上悠然吃草,多安详。荷兰是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经济属外向型,大部产品出口,其中种牛、牛肉、奶类品驰名全球,出口额居世界同类产品前列。1987年我参加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吃到牛排,据介绍就是当天从荷兰空运到东京的。 不单在荷兰,游欧每天行车,入眼帘的也总是草色青青。原先也知国外草地好,这次逛一趟欧洲,才知那儿除了路面、建筑物、庄稼以外,可说是无处不是草地。导游告诉我们,荷兰及欧洲草场,与产权制度稳定有关,也与立法、执法严肃有关。据覃导说,草场如经营不好,都会遭很重的经济处罚,这也使欧洲人养成保护管理草地的传统习惯。欧洲小孩,从小学骑马。中世纪庄园主,每有客人到,必引客人到马房挑匹骏马,与客人策马奔跑于草场林间,成为上层社会生活方式之一。看到沿途如此高水平的草地,又听了这些介绍,我仿佛看到欧洲草地的灵性,看到草地承载着西方文明。 在国内,我不会形成如同看欧洲草地这样的感受。我想,大约我们的草地人文背景不一样。我去过内蒙古看大草原,也看够了贵州的山,贵州的草,尤其那美丽的威宁高原草场。这几年,在山城也看到东一块西一块新添的草地,年轻、稚气、盆景式的。它们都不像欧洲草地那样大气。这使我似乎悟到了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关联。 今天参观的第一站名叫风车村,距阿姆斯特丹市区300多公里。导游幽默地说,让我们把时光倒流三百年。那儿有中世纪的村民小木屋,高高的大风车临风微动,叶片棕黑色,十字形,架在一座座旧式碾房基座上。三百年前,荷兰人曾以风车为动力磨面,保存至今,成为一道风景线。四望平畴沃野,绿草如茵,民居木屋,古色古香,朴质典雅,红瓦白窗棂,鲜亮秀美。 来荷兰前,也听说荷兰是“风车之国”。来这里看到恬静的风车村,保留着中世纪特色的风车,田间小屋错落有致,恍如童话世界一般。我不禁想,一个小小的风车村,为何能吸引世界各地游客。贵阳市乌当区有香纸沟土法造纸遗址,赤水四洞沟瀑布群也有造纸旧作坊;在新疆,我看到许多风车,当地用作风力发电,在高空随风转动,颇为壮观,这些都未成为旅游景点。要说景点分散,从阿姆斯特丹驱车300多公里,就为了看看这么一个风车村,也跑得够远的。想来成为驰名全球的旅游点,大约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好景不能成大气候,养在深闺人未识,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在风车村附近,参观了一家木鞋厂。据说穿木鞋可避风湿,轻便。按荷兰风俗,男女订婚男方必须送木鞋给女方。婚礼上,新娘必须穿木鞋。木鞋厂极窄小,一道小门,有一批游客已在观看主人制作表演。稍候片刻,轮到我们入内,工艺流程极简单,一块块白杨木,经过水泡风干,质地结实,不变形。放进简陋的磨制机里,开动马达,不到两三分钟,便加工出木鞋毛坯。主人拿毛坯置放操作台上,拉动锋利铡刀,切削木鞋四周不整齐的边角,然后放到一架挖心机,呼呼几声,即把鞋坯子的内心挖空,一只木鞋基本制成了。还须经过修饰、油漆、描花,就成为五彩缤纷的木鞋成品。这间小小的车间,兼作商品陈列室,四壁挂有花花绿绿、大小不等的木鞋,柜台上有木鞋玩具,老伴买了几只小指姆大的精细雕花木鞋和一只木鞋型的储蓄盒,花9欧元,相当于人民币90元。 荷兰人穿木鞋,对我说是新闻。我国广东福建人喜欢穿木板拖鞋,走在石板小巷里,哒哒作响,很好听。近年回福州家乡,夏天仍见老百姓穿木拖鞋,凉爽方便。这木鞋厂比起贵州安顺农家制作蜡染逊色,规模批量也小得多。但他们能以此招徕众多游客。 出风车村,在镇上一家中国餐馆吃中饭,店号“福禄”,广东人开的,很窄小,顾客全是中国游客。五菜一汤,味道较差。这种饭馆,随着祖国大陆及港台旅欧客人增多,生意兴隆。像覃导这样的专业导游,也是随中国人游欧增多,业务繁忙起来。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与海外华人的就业机会关系如此直接,这只有置身欧洲,才感觉得到。当天在街头,同团杨守达与一位当地老华侨聊天,那位华人说,此地人看到大陆人不断出来旅游,知道中国也在变,也看得起我们华侨。他说这话时,神情是真挚的。 作者:刘学洙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