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命因爱而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05:1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按

  截至2002年,我国有100万至150万患者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每年仅能实施1.3万多例手术,许多本可以挽回生命的病人因不能及时得到器官移植而死亡。此外,用于教学科研的尸体也严重缺乏,不少医科大学的学生没有直接解剖尸体的机会,这与我国高校扩招和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远远不相适应。

  2002年12月25日,“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省第一家、也是我国首个以省的名义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中心。目前,已有162名志愿者在该接受站正式办理了义捐遗体(器官)手续。他们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仅16岁。我们向这些光荣的志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从本期起,系列报道他们的感人故事,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志愿捐献队伍。

  绝症抹不去他的笑容

  “喂!老婆,别再费力替我洗了,下个月我死后,遗体接受站的人会用福尔马林药水把我来个里里外外彻底大清洗的。”癌症患者张冬林说着,哈哈笑了起来。他的妻子戴巧玲一边继续替丈夫擦身,一边也跟着笑。

  12月11日下午,当记者赶到合钢公司医院住院部,看到张冬林脸上堆满的笑容时,被深深感染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生命的终极意义。虽然此前记者知道张冬林是一个志愿捐献遗体者,但根本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朝不保夕的晚期癌症患者,和他的妻子一起,是如此乐观地面对生命,面对生活。

  今年53岁的张冬林是合钢公司的退休职工,妻子戴巧玲今年48岁,是安纺的退休工人。夫妻俩退休后,双双干上了《新安晚报》的投递员,供他们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的女儿读书。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直到去年11月4日在省立医院张冬林被确诊为“胸腺癌并全身多处骨转移“的时候,他们的平静生活才被打破。

  给生我养我的世界留点记忆

  张冬林是1968年下放安徽的上海“老三届”知青,乐观开朗,喜欢读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生病前,他就萌发了无偿捐献自己器官的愿望,以帮助那些被媒体报道的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如今,眼看着自己来日无多,张冬林一面安慰妻子和孩子,一面加紧捐献遗体的申请。

  2002年11月10日晚上,他把自己无偿捐献遗体的愿望告诉了妻子。

  张冬林说他身体里的器官因有癌细胞,可能无法移植给别人,因此只能把整个身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解剖、实验之用。“这样,我的资源就没有被浪费,总算给了生我养我的世界留下一点值得记忆的东西……”

  戴巧玲失声痛哭,她无法忍受相濡以沫二十多年的丈夫去世后身体还要被“宰割”,连寄托哀思的骨灰都没有。可是为了实现丈夫的心愿,她含泪答应了,但她提出一个要求:自己将来也要做一个志愿捐献遗体者。张冬林笑了,他伸出手,把妻子紧紧抱在怀中。

  夫妻共勉:把握生命的质量

  把生命看成是一个过程,把握生命质量,过好每一天,从此就成为这对夫妻经常共勉的话题。

  2002年11月28日,张冬林做完化疗,把《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郑重地交到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然后,夫妻俩来到苏州游玩。在寒山寺和各个园林留下了他俩捉迷藏、扳手腕、牵手、接吻等镜头。前不久,已经病入膏肓的张冬林还在妻子的搀扶下,打的从合钢医院来到合肥科技馆参观,虽然只参观一半,张冬林就瘫倒在妻子怀里,但张冬林渴求知识的眼睛令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难忘。

  合钢医院的夏强医生告诉记者,如今,癌细胞已进一步扩散到张冬林的全身,张冬林整日整夜忍受着剧烈疼痛,不能进食,不能行走,身上常常冒出阵阵冷汗,可每当听到其他病房的癌症患者的哭声,他就叫戴巧玲把那患者请到自己面前,“现身说法”劝慰病人和他们的家属。

  如今,张冬林的病越来越重了,为了治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还欠着2万多元的债务。可夫妻俩依然互相开着轻松的玩笑,笑声依然荡漾在这个病房。戴巧玲对记者说,自打1979年她第一次和张冬林约会,在曙光电影院看电影《追捕》时,她就被张冬林的乐观和风趣所吸引。二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这样的快乐的氛围中度过,那怕是在她下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所以,我要好好照顾他,带给他生活的乐趣,让他生命最后这段日子里充满阳光和欢笑。”

  当着记者的面,张冬林和妻子谈起自己的“后事”时,是那样的坦然。戴巧玲说:“你走的时候,我要把一床新棉被盖在你身上。”张冬林摇摇头:咱去做人体标本,要那太浪费了。“那就把我们结婚后一直用的那床绿被子给你,也算是你带走了我的心。”张冬林点点头,笑了:好,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心。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戴巧玲已经填好了她本人的志愿捐献遗体的申请表。她说丈夫“走”后,她和女儿会好好生活下去,她还要找份工作,挣钱还债,自己百年之后,也要像丈夫一样把遗体无偿捐献给社会。本报记者王晓雨


新浪网2003年度新闻评选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挑逗诱人引爆激情
寒冷冬日滚烫的爱
非常笑话
笑话大厨倾情奉献
荤的素的各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社员们在生产队鱼塘里分鱼。一女手不慎摸进一男孩裤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