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国争吵不休 都不愿放弃权利欧盟统一宪法没通过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7日10:43 环球时报 |
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姚立 经过两天的僵持后,欧盟首脑会议提前结束,人们千呼万唤的欧洲宪法草案因各方利益分歧太大而未能如期通过。 本次欧盟会议议题很多,但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宪法草案的讨论。二十几个欧洲国家共用一部宪法,这实在是令人激动的创意。但自今年6月新宪法草案问世以来,欧盟内部围绕宪法内容的争论就从未停过。 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的构成,二是欧盟决策机构(欧盟理事会)的表决机制。在委员会的构成上,宪法草案主张提高工作效率,委员会的成员从现在的20人减至15人。欧盟小国对此意见很大,认为这样一来小国进入委员会的几率减小,可能损害它们的利益。在理事会的决策机制上,欧盟宪法草案提出“双多数”表决方式,即通过决议需要半数以上的成员国和60%以上的欧盟人口同意才行。西班牙和波兰对此坚决反对。因为此前通过的《尼斯条约》规定这两个国家拥有和法、德、英、意4个大国相差无几的票数,而宪法草案的表决方式将减少他们对欧盟决策的影响力。 本次会议一开始,由于各方立场僵硬,气氛就比较紧张。作为本届欧盟轮值主席,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仅用了两小时便主持结束了对其它议题的审议,比预定时间提早4小时开始了对制宪草案的“攻坚”。贝卢斯科尼还声称准备了一个折中方案,以便在最后时刻拿出来“打破僵局”。 但事情的发展并未如主席国的希望,从12月12日下午到13日凌晨2时,意大利分别找各个成员国首脑单独征求意见,希望能从中找到“契合点”,无奈毫无进展。原定13日上午11时开始的全会被推迟到午后,而贝卢斯科尼后来拿出的3个方案也没有得到大多数成员国的响应。至此,意大利不得不宣布放弃继续斡旋的努力。 对欧盟来说,会议的无果而终是件“憾事”。但不少人认为,与其勉强通过一个“被肢解”或“降低标准”的宪法,给欧盟未来的决策带来麻烦,甚至使欧盟机构运转陷入“瘫痪”,倒不如推迟宪法的通过,以便成员国有更充分的时间协调一致。事实证明,欧盟统一宪法通过的时机还不成熟。 《环球时报》〔20031215 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