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评北大教改 淡化专业、分流培养有实效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8日08:47 中国新闻网 |
11月27日,北京的第二场大雪,上午10时,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已端坐于理教105课堂后排,旁听本科生基础课程“普通化学”,桌前摆放着“北京大学校领导听课记录表”,他认真地做了详细的课堂笔记。就在这个月前,一项新的教学制度已在北大悄然实施开来——“北京大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校领导听课活动,在北大历史上并不是一种新形式,但形成完备的制度,这是首次。”校长许智宏介绍说,以前校领导也常常到课堂中听课,但听课结果往往没能直接反映到教学部门,形成反馈。“想通过两小时就了解教学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但校领导深入授课、试验和实践环节,作为了解教学的一种方式值得尝试。”这位执掌北京大学4年的校长细数道,“北大招收了中国最好的学生,我们也应用最好的教学来培育他们!学生对课堂的要求很高,登上北大讲坛绝非易事。课堂教学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需要用心钻研、积累和琢磨,各院系也都应加强教学研究,督促教师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 而在北大,教学改革的步伐绝不仅仅停留在听课制。目前,学校的老教授调研组正协助研讨教学,已有二分之一的院系设立了老教授调研组或督导组,一种将专家和同行评估制度化、系统化的机制正被引入北大的教学管理。 同时,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北大为广大教职员工所接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预设:同一层次的所有人,都应该成为同一种培养方案、同一种教学计划、同一种学习要求、培养成具有一样或是大体一样的知识结构、能力的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多变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自1988年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办学方针以来,学校正在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的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高年级的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许智宏透露北大正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酝酿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 元培班在北大已历三届,目前录取比例为5∶1,最高省份达到了10∶1。“这些表明本科教学改革的理念正日益为社会广泛接受,元培班模式是本科生教改的一种尝试。”许智宏表示。日前,首届元培班学生基本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术志向选择了专业,绝大部分满足了志愿。“元培计划及以此为目标的教改,允许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校与专业,发现兴趣点,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有比较宽的学科基础,较为牢固的专业精神。” 北京大学2003级本科新生实行新的教学计划,相对减少总学分和必修课的学分,取消限制性选修课,突出宽基础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学生所需修得的学分为140分,部分院系只需130分,这在全国高校中是最低的。目前,北大每学期开设160门左右通选课,分属于文理不同的五个领域,课程以国外著名大学的“核心课程”为参考,结合中国和北大的实际。“我们的目的是使北大的本科生在本专业学习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路、方法。理科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科知识,文科的学生也必须有一定的理科知识。这就意味着学生们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宽,考虑问题不易受局限,为将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许智宏强调。 北京大学已在2003年全面推行院系大学科类招生,除医学部与外语专业以外,全校不再以专业为单位招生。许智宏称这种以院系为单位招生模式为“小元培”,元培班入学只按文、理分类,一年半到两年后再选择学科专业方向,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称作“大元培”;今年北大全面按院系招生蕴含的精神与元培班是一致的,都是“低年级打通,高年级分流”,但它是按比“文”、“理”稍窄一些的类别来培养学生,如“化学类”、“生物类”、“数学类”等,所以可以称之为“小元培”。 据介绍,小元培就好像培养完美的手掌,它有突出的中指——毕业的专业方向,而其他的手指也不短——具有多个学科基础。按院招生及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针。数学学院的学生在前四个学期不分专业,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 但这并不表示现在就取消专业了,进口处虽然没有限制,在出口处是设置了关口的。数学学院的学生将在第四学期结束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进行专业意向选择。 举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修满两年共51学分的数学必修课程后,选择了“基础数学”作为专业意向,他必须在“基础数学”专业所规定的8门选修课程中修满其中的5门课程,并自由选择其他6门选修课程,便可从基础数学专业毕业。 如果在自由选择的这6门中还包含“计算数学”方向所要求的5门选修课程,他也可以从“计算数学”专业毕业。而如果学生同时满足几个出口条件,便可在这几个专业方向中自由选择其一毕业。 “通识教育、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非说专业教育不重要。我们大学培养的人,一定是具有某方面专长的人。因此,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永恒的目标,只是我们把专业教育的时间推后到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加强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丰厚的土壤。”许智宏说。 改革的配套措施要同步跟上,许智宏介绍,在北大,课讲得好的老师很多,但是不少同学反映老师下了课就匆匆地走了,缺乏与老师深层次交流的机会,学生想和老师讨论问题都非常困难;此外,由于低年级学生按院系培养,不开专业课,学生对未来的专业方向不明确,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为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学校今年开始全面推行本科生顾问导师制,要求为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而明年进入北大读书的新生则更加幸运,入学时学校就会为其配备导师。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计划的修订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工作,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设立了三项资助本科生参加科研工作的基金。截止到2003年6月,共有510名本科生承担的426个研究项目受到“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Science》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导师们负责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解答学生就业升学困惑,这是必要的。”许智宏说道,“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面对时代的挑战,学到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学校的教改也将以此为目标继续推进。”(光明日报/郭俊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