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短缺是最大难题(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05:33 新京报 | ||
权威人才研究专家王通讯称全国人才会议是盛世盛会 采写:本报记者 高爽 对话动机 “盛世盛会”。这是王通讯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评价。 从今年6月开始,王通讯就介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为其提供理论支持。昨天,他针对此次人才会议的背景、意义等问题,向本报记者进行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深层次解读。 对话人物 王通讯,中国权威人才研究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1945年生,河北获鹿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国务院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 没有人才兴就没有国运兴,这次会议集中议题就是人才的春天。 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有四个方面的独特背景。 记者(以下简称记):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你作为国内权威的人事与人才问题专家,请用一句话来做一个评价。 王通讯(以下简称王):这可以说是空前的一次盛会,我说叫盛世盛会。 记:几十年来,这是首次召开的以人才工作为主题的会议。为什么要在现阶段召开人才会议?请你从社会背景方面做一个分析。 王:人才工作是党长期以来都非常关注的,从解放以后、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召开过这样的会议,为什么在今天召开?我认为背景有四个方面。 其一,我们国家入世之后,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需要国际竞争力,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人才资源发挥作用。 国内的情况是,我们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人才贡献力量。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不是空的,它需要人才辈出的环境。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还是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凡是盛世,凡是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动,都是有人才背景为支持的,没有人才兴就没有国运兴。 第三,执政党的发展需要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过去我们将党管干部,现在看来干部这个范畴正在逐步分化,有的已经成专业技术人员了,不是干部了,有的已经离开体制了。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加强党内部的人才密度,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还有一点就是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结构有待调整,涉及到人才队伍的制度问题也需要解决,最重要的是整个国家人才队伍还短缺一支高层次的、数量充足的人才大军。 这四个方面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人才会议召开的整体背景。 记:这次会上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你觉得“人才战略”这一新国策的部署实施,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王:这次会议集中的议题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人才的春天。1978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次科学的春天,而现在是人才的春天来临了。这次会议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对于中国加快发展步伐来说,其意义相当深远。 截至2001年的数字,14多万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有近11万人到了退休的年龄。我们现在不是面临人才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 记:从专家的角度看,这次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部分? 王:呵呵,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上了日程,我们的人才数量已经达到6000万了,其中副教授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不过5.5%,这个比例太少,而且老化现象严重。而这部分人才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领军人物、是关键人物,他们将对国家建设起到重大作用、关键作用。这样的将才、帅才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太重要了。 记:去年好像有一个?赜谧ㄒ导际醺卟愦稳瞬诺耐臣剖郑苁浅5汀? 王:截止到2001年的数字,14万多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已经有近11万人到了退休的年龄,真正能够有所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总数不超过5万人。 记:如果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呢? 王:我国和国外的人才概念不对应,我们对应西方的,是人力资源中的高端部分,或者高层部分,单纯的数据没有可比性。 记:这样的现状是触目惊心的。你刚才提到了,高层次人才的短缺是中国人才问题当中最大的问题。 王:对。从整体上说,我们现在不是人才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有一批在科研上独当一面、在世界上都叫得响的将帅之才,现在则太少了。具有战略作用和关键作用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的战略抓手。 记:这个提法很形象。 王:一个会议不可能把方方面面都抓起来,这就要抓住关键,战略抓手就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来带动整个队伍的建设。这一点是我在这次会议感受最深的,今后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将会得到加强,我感到非常欣慰。 有好的制度就能最大限度避免人才外流。 大学生找工作难就是人才协调出现矛盾。 记:高层次人才非常重要,但是在人才队伍中占绝大部分的还是中级人才或者初级人才,如何发挥这部分人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王:这就是这次人才会议给我的第二个兴奋点--改革。会议突出强调了人才制度,就是管理机制、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问题。 记:制度是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障。 王:还有利于发挥人才的能量。人才有很大的能量,但是能否贡献于社会,就要受到制度的制约,好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能成为巨大的生产力,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记:我记得你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人才外流的安全问题,还提到了导致国内人才外流的十大不安全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讲,之所以人才会外流,跟不上时代的制度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王:如果我们有很完善制度,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才外流。会上还有一点让我感触比较深,就是人才工作需要协调,人才资源发展要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这里面包括几个方面,软科学和硬科学相协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协调,高级中级初级相协调。 记: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 王:人才管理部门相协调比较重要,现在中央一级管人才的部门有十三个,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外国专家局、劳动部、财政部、公安部等等,户口问题涉及公安部,人才待遇方面设计财政部,方方面面都需要协调。 记:协调中,协和调哪一个比较重要? 王:都是非常重要,比如教育是生产人才的,但是现在打大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去年毕业生30%找不到工作,明年还有280万大学生要毕业,这就是人才的生产和人才的配置的调和协的问题。 记:以你来看,这次会议上有没有专家们认为是比较关键的问题但是还没有作为重点来讨论的? 王:如果上升一下的话,有这么个问题,就是国家应当注重研究人才规律。 记:人才规律?这个怎么解释? 王:人才规律分三个层面,一个是个人的成才规律;还有用才规律,就是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是人才适用规律;三是人才辈出规律,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政策下人才出得多?历史上经常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人才大量涌现,呈波峰状态,灿若群星,另一种时候人才都凋零了,万马齐喑究可唉,稀稀落落,我们把这叫做人才波峰和人才波谷,人才波谷是可悲的,人才波峰是我们所谋求所期待的。 记:这个听起来有些神奇了,呵呵。 王:研究人才规律是非常需要的,而且非常必要。要按照规律办事,生产人才、使用人才。 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都只是人才外在标志。我们递交的七篇研究?ǜ姹恢醒肴瞬判靼煅≈小? 记:你是从6月份就介入筹备这次人才工作会议吗? 王:这么说不准确,我和我的同事们只是为这次会议提供了理论支持。政治局常委讨论的问题我们作为课题来研究。 记:课题都包括哪些? 王:比如说,什么叫人才?包括人才的定义和人才的标准。人才的市场配置,怎么配置?这是人才流动,人才就业的问题;人才的开发,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方法;还有党管人才问题怎么认识,人才市场,高层人才的建设。 记:那什么是人才?与过去比较,这一概念应该有了大幅度的延展。 王:过去我们说专门人才,就是中专以上学历、技术员以上职称的,这个在现在肯定不行了。所谓不行,人才要注重深层本质的特征的,就是说他有能力有贡献有创造性,这就是人才了,学历和职称只是个外在标志,有可能反映本质也可能不反映。 记:我们还是回到你们的工作,你们最后上交的课题报告有多少? 王:全国八家人才研究机构为中央人才协调办公室搞课题研究,我们是国家最高的人才研究机构,我们不能无所作为,最后递交了十八篇研究报告,协调办选了七篇进入到最后的人才理论研究报告里面。七篇里面有我写的三篇: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论人才结构调整。 记:你一直从事人事和人才问题的研究,在此之前,你和国内的专家们有没有过对于人才工作的呼吁和倡导? 王:人才资源属于第一资源,人才战略属于国家战略,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从1979年开始研究人才问题,1985年我写了第一个研究报告:西部人才战略,到现在整整24年,王通讯人才论集都已经出了五卷了。特别从是我个人感情来说,是盛世盛会!是大喜的日子,开了这个会可能全中国我是最最高兴的了。国家幸事,令人振奋啊! 记:下一步你要做些什么? 王:简单极了:宣传,贯彻,落实。 王通讯解读人才关键词 人才 此次会议给予人才新的含义。即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且对于三个文明建设有贡献,就是人才。 人才评价体系 此次会议使评价体系有了较大变化。通常来说:一个是党政人才评价,主要靠群众,以群众的评价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企业家人才主要靠市场的评价,由市场检验;对于专业人才主要靠社会和同行评价。评价标准不完全相同,但应以业绩为重要评价标准。人才战略 内容包括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实现人才资本价值;调整人才资源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其中,调整人才资源结构又包括大力培养内地短缺的高层次人才,大力造就外向型、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来源:新京报)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