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新突破 走近热核实验堆俱乐部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10:0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2月22日电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家在给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上偏滤器这一关键部件后,还成功在这一新的磁场形态下实现放电,从而标志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迈入新阶段。 据介绍,这次放电的运行参数分别为等离子体电流168千安培,等离子体存在时间920毫秒。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先驱李正武院士闻讯后盛赞这是一个“光彩耀眼的前沿进展”,国外同行也纷纷表示祝贺。 “这一成果的取得,为我国加入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计划,跨进‘热核实验堆俱乐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潘传红研究员说。 去年12月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是国家大科学工程,是中国第一个带有偏滤器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为开展大规模核聚变物理实验提供了坚实基础。 专家介绍说,偏滤器是实现未来核聚变反应堆排热、除灰、杂质控制和降低材料侵蚀的关键部件,它就像一个倒扣着的大漏斗被安装在核聚变装置上。 尽管偏滤器形态下的放电研究在国际上已有20年历史,但因工程设计和放电控制等方面的困难一直未能在国内开展。经过努力建设,位于成都航空港开发区的中国环流器二号A成为中国第一个带有偏滤器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为迎战这一极富挑战性的课题,研究院组织精兵强将——4个任务组100多人的队伍,完成了检修、控制、诊断和计算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在成功掌握等离子体控制技术,从而实现重复稳定放电后,科学家最后向新的科学目标冲刺,成功实现了偏滤器位形放电。 通过可见光摄像,可以清晰观测到进入偏滤器室中的等离子体形成“八字形”结构。相关诊断也证明,环流器二号A装置成功实现了难度较大的单零点偏滤器位形放电。 “发达国家的核聚变研究已有16兆瓦以上的聚变功率输出。”面对成功,潘传红研究员异常清醒:“虽然我们的研究排在发展中国家最前列,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聚变参数仍有一个量级的差距,总体上仍处于规模化物理实验和部分关键技术预研阶段。我们将按计划继续进行实验,为我国核聚变再上新台阶做出贡献。”(来源:新华网、记者: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