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改变高校“近亲繁殖”现象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01:09 红网 |
据京华时报12月5日报道,从今年开始,北京大学原则上不再留本校博士毕业生当老师,以真正解决学科“近亲繁殖”问题。我认为,这是北大在改革路上迈出的又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这里所谓“近亲繁殖”,当然不是讲生物学,而是借用生物学现象指出高等院校关系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即“学缘结构”问题,说白了也就是教师队伍“人员构成”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一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人员构成极不合理。若干年前,通常情况是,各高校几乎都是直接从本校本科生中留校任教;后来,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当初留校的本科生在本校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在职”(或“脱产”)读研究生,其中有的干脆直接读博士,即所谓“硕-博连读”,也有的是工作几年之后再在本校继续读博士;近年以来,整个社会对于“学历”要求高了,高校更是如此,本科生基本不留,只留硕士或博士。就是说,除少数外,教师来源单一,“清一色”,基本上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留用。如此这般,时至今日,高校教师队伍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据介绍,从现在开始,北大大部分院系都在削减留校生的数量,即使特别突出的留校教师,也需要毕业后到国外至少工作或学习2年以上再回校任教。他们的目标是“三三制”,即从国际、国内“引进”教师与本校“自培”教师,各占1/3。应该说,这种较为合理的教师结构在目前全国高校还并不多见。 “近亲繁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来源单一,“同质性”强,不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创新思维”差;其二,“师生情结”,“面子”当头,在许多情况下,有碍于认认真真的学术争鸣;其三,容易“结帮拉派”,搞“小团体”,暗藏“排外”倾向,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养成,而学术研究是很需要这种精神的;其四,由于“近亲繁殖”,人际关系往往“过热”,在职称评定中,“天平”容易倾斜,特别是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容易“多多关照”,滋生“学术腐败”。 时下不少高校都立志要创什么国内、国际“一流大学”,很好嘛。然而,争创“一流”,谈何容易?创建“一流”,不仅是或者主要不是“盖高楼”、“铺草坪”、“修马路”、办大型“电视演唱会”、投巨资操办“豪华校庆”之类。 创“一流大学”或“名牌”学府,通常也不需要“大登广告”、“大造声势”、“大造舆论”,似乎这样就可以“扩大国内外影响”,就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它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努力奋斗,如同北京大学那样,脚踏实地地加速高校改革进程,想出一项又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拿出一件又一件切实可行的办法来。(稿源:红网)(作者:王克安)(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