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腐败楼”要拆(广角)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3日01:5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张和平 吴智勇 浙江温州的中银大厦,因主体工程质量不合格被确定须爆破拆除。大厦拆除工程包括地上22层、地下1层,总拆除面积达1.54万余平方米,为迄今“中国爆破第一高楼”。这座花费6000万元巨资、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建起的现代化大楼,何以质量低劣须彻底废除?又何以被称为温州的“腐败楼”? 主体工程质量不合格 1995年初,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决定在温州建造现代化办公大楼———中银大厦。消息传出,众多实力雄厚的国家一级建筑企业纷纷竞投。次年2月,名不见经传的广东茂名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七分公司(简称茂建公司)也跻身投标竞争行列,并于两个月后在招投标手续和资质检验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力挫群雄”,一举“夺标”。 1996年5月,茂建公司与中国银行温州分行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确定标的额为3918万元,后追加至6000万元,竣工日期为1997年5月。 1997年7月,大楼结构封顶。此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温州市纪委等单位不断接到群众举报,反映中银大厦有严重质量问题,以及温州中行有关领导在大厦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违规和经济问题。1999年11月,质监部门出具鉴定报告:中银大厦主体工程质量不合格,部分结构强度达不到要求,系偷工减料所致。 2001年4月,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中止与茂建公司的施工合同,并按合同向温州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依法索赔5000万元。同年5月,中行温州分行请来国家级专家组对中银大厦进行检测。2002年底,检测结果公布:必须彻底拆除。 3000元敲开腐败之门 当年,建造中银大厦的消息一经传出,颇能捕捉商机的茂建公司经理陈锡武立刻“叮”了上去。明知公司不具备进入温州竞投的条件,他仍通过熟人穿针引线,将3000元现金送到原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基建办主任陈某手中。正是这3000元,轻而易举地打开了腐败之门。 陈锡武的“糖衣炮弹”炮击的第二个目标,是时任温州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办副主任的马某。同年4月,陈锡武送给马某两万元。之后,招投标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偏离了正常轨道。 为获取更多利润,陈锡武在大楼施工中玩起偷工减料的把戏:房基打桩不到位、钢筋以细换粗、水泥以次充好等。1997年7月,这座22层的大厦一封顶便悄然停工。人们哪里知道,它竟是因偷工减料导致主体工程和基础工程质量不合格而自我爆仓的。 中银大厦暴露出的严重质量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原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的领导班子是否存在腐败问题。 大楼结顶第二年,一个由浙江省中行纪委、温州市纪委、温州市公安局等联合组成的专案组成立。专案组在温州驻扎9个月,其间,三下广东、福建,四上杭州、徐州、北京展开调查。 2001年10月,专案组对温州分行原行长叶某、副行长卢某、基建办主任陈某进行“双规”,并由此在温州中行内部牵出数十名涉案对象,涉案金额高达3000万余元,成为温州金融系统迄今最大的腐败案。其中,原分管基建的副行长鲁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原基建办主任陈某以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负责大楼招投标监理的温州市招投标办副主任马某,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此外,茂建公司原经理陈锡武因犯行贿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 爆破“腐败楼”谈何容易 随着贪官的纷纷落马,人们逐步把目光转向“腐败楼”的归宿问题。当温州市政府做出爆破拆除“腐败楼”的决定后,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再次升温。 然而,要爆破“腐败楼”谈何容易。中银大厦高达93.05米,包括地上22层和地下1层,总拆除面积达1.54万余平方米。大厦矗立在温州市中心车站大道与学院路的交叉口,四周建筑物星罗棋布,楼与楼相距甚近,又是迄今“中国爆破第一高楼”。 按国家有关规定,爆破拆除10层以上建筑物的工程,须由公安部门发给的A级资质或建设部门认可的一级爆破机构承接,实施方案需由当地公安局转报省公安厅批准。 有关专家认为,中银大厦的拆除爆破环境复杂、难度很大,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大厦周围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温州市有关方面决定公开招标,面向全国挑选爆破高手。同时,要求确定监督爆破方案实施的监理单位,对施工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据悉,目前已有7家国内一流企业参与招投标。招投标结果将于近期公布。 《华东新闻》 (2003年12月23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