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收购事件中的政府角色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4日05:23 新京报 |
在蓝星集团刚刚宣布中标成为双龙汽车股权出售的优先协商对象时,就有报道称,上汽集团宣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独家中国收购方”。在之后的新闻里,上汽自己也认为“任何一家国内企业参与收购都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否则不能参与竞标”。一个是尚未“被批准的”,另一个却是“独家收购方”。看来问题都出在了那个批准别人做事的人身上。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个远近亲疏,外人会怎么看这个“妈妈”呢? 昨天,上汽集团新闻发言人薛浩向本报记者证实,上汽也派出了双龙汽车项目组赶赴韩国和双龙债权团进行谈判。本来上周媒体人士以为“蓝星收购双龙”已经铁板钉钉,现在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很有意思的是,上汽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参与双龙竞标是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并且颇有意味地强调发改委还没有对国内第二家企业做出同意收购双龙的有关批复。 蓝星对上汽此举颇有些不满。蓝星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是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怎么可能去海外收购汽车巨头呢?“ 看来是否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甚至是“庇护”已经成为两个竞争者暗中较劲的砝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介入使得结果发生改变。 毋庸置疑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是得到国家相当多的部门的关怀的。而政策也倾向于向汽车业“三大三小”倾斜。这是计划经济年代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市场经济时代,汽车业连续几年“井喷”使得这块肥肉的抢夺变得激烈起来。竞争者除了原来的“三大三小”,吉利、奇瑞等民营企业,波导、美的、包括今天的蓝星这些原来从没有汽车生产经验的也赶来试水,期待分得一杯羹。 相信随着我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类似收购双龙的海外兼并事件也会多起来。在这中间,政府没有必要插手具体的运作,没有必要指定一家去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而应该在公平的环境下,让有实力有愿望的都来竞争。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来作判断。 竞争者多起来了,原来的一些行业垄断者自然有些不爽。上汽作为我国政府扶持的三大汽车工业集团之一,背靠通用,而且有联合通用兼并大宇的经验,满以为自己会在竞标中轻松胜出,但目前看来已经被蓝星抢得了头彩。于是发改委的批准似乎是它对外发力的“护身符”。 背靠政府的强势企业未必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强大起来,而在汽车行业中尚处于弱势位置的新入行者未必就做不好。虽然一家企业要上新的汽车整车项目,尤其是还需要进行跨国界的收购,没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简直不可能,但其力量也不可高估。前几天宣布蓝星成为收购双龙汽车优先竞标者的普华永道驻韩国分公司SamilAccounting表示,在决定优先竞标者时,中国政府的批准因素并非一项指导性原则。 美国通用兼并大宇的时候,把它当作汽车业界的一次国际性重组。并没有说过自己是得到美国商务部或者其他部门的支持或者授意。看来今后中国汽车企业在遇到类似的收购事件时,也没必要把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当作一个得意之事来宣传了。惠徽(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