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化考试方式是教育的误区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9日09:37 南方都市报 |
社评二条 一评高校考试作弊现象 考试季节到了。学生们想方设法,枪手们跃跃欲试,教育部门则如临大敌。近日,教育部专门发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威胁对监考工作失职的教师要给予通报批评,严肃处理;有的省份更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使用了先进的反情报器材——屏蔽仪,防范考生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作弊。 略加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作弊的重灾区是客观题为主的科目。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考试中大规模引入客观题加机器判卷的考试形式。人们当时似乎普遍认为,这样的客观题可以减少人为干扰,提高考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既然答案是简单而精确的,考生只能从A、B、C、D中选择一个,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模糊之处。因而,这样的答卷可以方便地使用机器来判卷,判卷老师的主观因素可以被排除在外。 这一点没错,在判卷环节,人情因素确实无法方便地发挥作用了。但在这个小小的好处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一个极大的坏处。 概括起来说,单纯从考试的形式看,考题答案越是精确、简单,则耗费在每一道题上的作弊时间越短,作弊成本就越低,作弊的效率将越高。因此,所谓的客观题,从技术上为作弊提供了一种激励。 回过头来再看客观题的推广使用,笔者不能不说,这可能是教育者的“偷懒”:教育部门——当然可能还有考生们、家长们——对于老师们能否保持公平失去了自信,因而只好借助机器来保持判分的公平可靠。然而,这种技术化的考试方式,推卸了老师、学校对于学生的责任:老师应当面对一个一个具体的学生,在与他们的问答、对话——考试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对话——中,观察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创意。 当然,教育部门的“偷懒”,也许只是一种扭曲的教育观念的产物。今天,在大多数教育者、家长和学生眼里,教育不再是一项有关“教育”的、事关文明与智慧的事业,相反,教育不过是一台复杂的、分为若干个流程的考试流水线。方便作弊,只是当今主流的考试方式带来的一个最小的弊端而已,其更大的坏处在于使教育本身退化,变成纯粹的考试工场。 笔者可以确定地说,任何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都不可能设想,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从ABCD中间作出非此即彼——甚至胡蒙乱猜——的选择,并且老师不去面对反映着学生心治的亲笔答卷,就可以发现和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怀疑精神。 到了反思这种高度技术化的考试方式的时候了。ABCD固然可以让教育部门博得一个公平、客观的美名,然而,这样的考试能够激励学生们去获取真正的知识吗?我们已经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考试的秘诀,在各种各样的学校中,被堂而皇之地高价传授。因此,即使学生们非常认真地答题,考试所反映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掌握有关考试的知识之水平,而与知识本身也许关联不大,更不要说反映学生们的智慧了。在这种考试制度下的作弊,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让学生掌握的有关考试的知识之信息有所失真而已。 本报特约评论 秋风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