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又乞又骗又抢 内地“丐帮”游走江湖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30日14:07 中国新闻网 |
目前内地街上行乞者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真正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但这样的人只占流浪人员总数不到百分之五; 第二类:个人以乞讨为职业,其实不缺吃、不缺穿; 第三类:受控于某个组织,根据不同的残疾程度,其家庭每年从该组织拿到不同的生活费; 第四类:带欺骗性的乞讨,言称自己的所谓悲惨遭遇,以博取路人的同情; 第五类:变相乞讨者(如在机动车道上帮人擦车,让人施舍),这些人占了流浪乞讨人员的绝大多数。 混迹于城市的乞丐,乞讨的方式五花八门。特别是一些职业乞丐,已经摸索出一套“捞钱秘方”。以下是记者归纳的一些“丐帮”行乞捞钱手法,希望善心的人们能减少“中招”,以免“好心”反而给社会做了“坏事”。 儿童乞讨多有幕后操纵 小孩容易博取同情,比大人讨钱来得更易,于是一些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便成了大人的乞讨工具。 在闹市区,一些脏兮兮的小娃子,时而跪在地上向途人要钱,时而拽住途人的大腿,哭哭啼啼或叩头不止,直到途人掏出钱来,不给钱的便一路粘住不放,弄得途人非常尴尬。 然而,在很多乞讨小孩的不远处,往往站着几个大人,用眼色指着小孩的行动,孩子每天讨到的钱,都要如数交给大人汇总,这样一天下来,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 但也有讨不到钱的时候,有时大人就让孩子偷货摊上的东西,甚至偷人家的钱。 残疾人是他人“摇钱树” 秭在城市的天桥下或路边,时时能见到长得畸形怪状的婴幼儿或缺臂少腿的残疾人士,他们常常在烈日下曝晒,旁边放着一个盛钱的碗,周围人流不息,尘埃四起,空气污浊。此情此景,很容易令路过的同情者纷纷解囊。 据说,那些可怜的患儿,抱他们来的不一定是他们的父母,有媒体披露,有人组织搜罗一些患儿或残疾人作为“摇钱树”。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不择手段的非法之徒,甚至把拐来的健康孩子故意弄致残废,以便作为行乞的“工具”,骗取人们同情心而“发财”。 老人壮汉乞讨各有路数 讨钱的方法有很多,小孩有小孩的讨法,老人有老人的“招数”,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套路。 同样是弱势群体,和儿童一样,一些衣衫褴褛的、快走不动的老人也是城市“丐帮”大军的主体。当人们看到拄根拐杖的白发老人,很多心生怜悯之心,多少给一点钱。在南方冬天出来的老人比平时要多,因为他们冬天不但可以搞一点钱,还可以在南方过冬避开北方的冷天。秭四肢健全的三四十岁的中壮年人,是很难博得人们同情的。但他们也有办法,比如说好话,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之类吉祥话送到每家商店去,尤其看准春节临近的时机。 一些正在与顾客谈生意的店主,或者有顾客正在交易、买卖的店铺,一般都在成年乞丐送上些好意头的话语后,都会给一点零钱打发走。尤其是碰上过年过节的,送上这些平安、发财之类的话,比平时要管用得多。 丐帮集团又乞又骗又抢 为害最大的,还是那些有组织的“丐帮集团”。在车站、码头、闹市等黄金地段,有所谓的专门“帮头”控制和操纵着一批“职业乞丐”,这些乞丐每天要分红提成,一般来说一半要上缴“帮头”,不交者往往会被打得体无完肤。有的甚至还有严密的组织,他们有统一的行动目标,等级分明。 “帮头”们每天吃香的喝辣的,而且拥有大部分财产。“帮头”当然不是“职业乞丐”,而是一些“地头蛇”,他们打着行乞的幌子,利用外地“职业乞丐”暗地里干违法犯纪的勾当。 “职业乞丐”已成为城市盲流中未被充分重视的一族,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之一。据了解,这些集乞、抢、骗于一体的犯罪集团,大多流窜于火车站庞杂的人群里,通过各种手段招摇撞骗,牵驴演戏。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大家的同情心如果轻易地让社会的寄生虫欺骗了,很不值得。(来源:香港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