仨女生和她们研究的中国小鲵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5日09:12 光明日报 |
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伍彬 最近,一座中国小鲵自然保护区在湖南衡阳市祁东县境内的祁山余脉地段建立。听到这一消息,有三位女学生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是她们对中国小鲵的研究推动了这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这三位女生是严素成、匡芳和高璐。匡芳和高璐是祁东县育贤中学高三和初三的学生,严素成2003年从育贤中学毕业,已成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学生。 2001年国庆节,严素成到水坪镇颜家村游玩。她在山沟里发现一种背部深黑、肚皮银白,酷似娃娃鱼的小动物,当地人管它叫“狗头娃娃鱼”。严素成捕捉到两尾,带回学校喂养。当时匡芳、高璐和严素成都是学校科技小组成员,于是她们约定共同研究这种小动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它们成体比娃娃鱼小得多,而且叫声也不同。“这会不会是中国小鲵呢?”三位女生讨论道,“这可是书上记载的3亿年前的活化石!”于是她们向校长李跃进和生物老师周哲、张立忠报告。校长派人给有关省科研单位送样鉴定,在确认是中国小鲵后,当即决定成立“中国小鲵科研小组”。三位女生任成员,周哲、张立忠担任辅导老师,校长任小组长。 严谨而忙碌的科研开始了。她们把考察重点集中在小鲵聚集较多的狮子岭、黄家岭以及邻县祁阳的桂榜山等8处。炎炎夏日,顾不得蚊虫叮咬和爬山的劳累,她们带着摄影机和笔记本,对小鲵随时进行拍摄和记录。为了观察小鲵的生活习性,她们捕获一些成鲵和卵巢,带回校进行人工饲养和孵化,再将两组受精卵对照,详细记录小鲵从孵化到蝌蚪再到外鳃退化期的发育情况。 随后,3名女生又将研究项目分成“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等几项,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小鲵进行考察和研究。周哲、张立忠先后几次将研究报告送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和鉴定。就这样,在老师和校长的支持指导下,经过近两年全面细致的观察记录,3名女生终于完成了论文《中国小鲵新发现及生物学研究》,获得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教育部决定在她们高考录取时特加20分。 高璐的父母刚开始并不赞同女儿参加这次课外课题研究。严素成的母亲陈美华说:“自从她们参加这个活动后,我跟她爹很着急。女儿考大学可是俺家的头等大事啊,后来俺妹子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又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我才觉得妹子没有错。” 3名女生研究中国小鲵的同时,在背后支持并鼓励着她们的校长和老师同样没闲着。每次考察,李校长总是亲自开车接送她们,为她们准备器材。匡芳和高璐有晕车的毛病,校长和老师便自掏腰包给她俩买晕车药。 “娃娃们获得全国大奖说明我们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努力没有白费。”校长李跃进高兴地说。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