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科技之魂——记我省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07:23 大江网-江西日报

  1月5日,首都北京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的张文海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我国铜强化冶金领域的首位院士,这荣誉不仅属于张文海,还属于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更属于4200万江西人民!

  红土地的铜情结

  曾创造“青铜文化”辉煌的中国,是世界铜冶炼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铜冶炼,并使铜这个与人类最为亲近的金属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代以来我国的铜工业却落伍了,我国铜冶炼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物华天宝”的江西,是我国铜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国家决定“七五”重点工程投资建设江西铜基地,最早铜冶炼厂选址在德兴县。对冶炼厂工艺方案的选择,当时争论很大,有人坚持仍用老式的鼓风炉冶炼,认为污染虽大,却技术成熟,没有风险。闪速冶炼这一先进的新工艺,能在两秒钟的瞬间完成冶炼的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冶炼中的硫回收率高达99%,对环境保护有利。张文海在掌握大量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力主采用闪速炉熔炼冶金新方案。但由于当时多数人还缺乏对闪速冶炼的了解,仍然决定采用鼓风炉冶炼的方案,并随即投入了建设。上千人的队伍开进了工地,一座大型鼓风炉炼铜厂全面上马动工。

  在闪速熔炼方案没有被采纳的情况下,张文海仍然锲而不舍。为跟踪国外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他自费订阅了多种中外文期刊资料,潜心于闪速冶炼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编撰了63万字的《闪速熔炼论文集》,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闪速熔炼的技术文献。同时又发表了《闪速熔炼述评》,对闪速熔炼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作了全面论证。接着,他又就建设中的冶炼厂鼓风炉工艺落后、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等问题上书国家计委,再次执著地提出了闪速炉熔炼方案。在充分考虑了闪速熔炼的可行性之后,1973年国家计委下拨760万元研究经费,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组建常州实验基地进行闪速熔炼的工业实验。

  张文海被任命为常州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和同事们一道自带棉被和日用品来到了常州一个偏远的角落。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一间大厂房既是实验室又是办公室还兼了卧室,晚上用木板铺在地上当床睡觉。缺电,缺水,闷热的天气里蚊叮虫咬,苦不堪言,然而没有一个人为此而埋怨或后悔。一种对事业的忠诚追求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历时四年,实验获得了成功,1978年该项目荣获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实验的成功加快了我国闪速熔炼的发展进程。国务院决定,将江西铜基地冶炼厂从鼓风炉改为闪速炉,从德兴迁到贵溪。张文海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担任引进技术冶炼专业主谈,负责对芬兰、日本成套技术引进的谈判。1985年采用闪速熔炼的贵溪冶炼厂胜利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铜冶炼技术的历史性大跨越。

  今天,贵冶已成为年产电解铜40万吨能力的中国第一大铜冶炼基地,成为江西红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总设计师和主管副总工程师的张文海,为此勤奋工作了30年,奉献出人生最宝贵的年华。人们说,如果当初不停下来重建,就没有今天的“铜都”。一个大胆的技术创新,造就了中国铜业的新辉煌。

  奇迹在创新中诞生

  贵溪冶炼厂的建成,拉开了中国铜工业“清洁生产”的序幕,然而这个先进的工艺10多年来一直未能在国内得到推广。主要原因是闪速熔炼有多项复杂的工艺技术和专用设备,国内其他炼铜厂都只能望洋兴叹。消化引进技术,实现设备国产化,成为中国铜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能否全面提升的关键。张文海和他的同事们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又开始了新的跋涉。

  1992年,安徽金隆铜业的改造列入了国家“八五”重点计划项目,张文海受命从贵冶总设计师转任安徽金隆工程总设计师,主持以技术攻关与设备国产化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他要在金隆这个新舞台上再演一出大戏———自行设计我国第一座闪速炉炼铜厂。

  当日本专家怀疑他们是否真有能力拿下这个项目时,张文海斩钉截铁地表示:“能!”南昌冶院23个专业的人员汇集到一起,协力攻关,最多时投入的力量达200人,仅图纸就画了一万余张。张文海深知,这样大的一个项目,这样艰难的技术创新,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集体的智慧。

  技术创新的道路充满着曲折和艰辛,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和奋斗。在金隆工程最紧张的日子,张文海和大家一道,毅然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连续两个春节奋战在工地。张文海一年呆在工地不下300天,病倒了仍坚守在第一线。在试车最紧张的时刻,晚上就睡在值班室里,处于“临战”状态,常常半夜赶到现场,调度人员,处理问题。

  天道酬勤。金隆工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推进,1997年4月正式建成并一次性投产成功,仅用了34个月,就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的建设任务,原国家有色局领导称:“这是中国有色冶金建设史上的奇迹!”

  金隆这个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闪速炉炼铜企业,在消化贵冶引进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了许多大胆的创新,总体技术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国产化的设备,投资仅为进口的四分之一,相比节约55亿元,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闪速冶炼技术和装置的成套输出国。这一工程当之无愧地荣膺了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为表彰张文海对我国铜工业技术进步所作的突出贡献,国家授予其“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同年又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学海无涯,技术创新也永无止境。张文海始终把自己放在起点上,眼光向前,思维向前。多年来世界各国的铜冶炼,都是采用热风,因为要产生几百甚至上千度的高温没有热风似乎不可思议。如果使用冷风同样可以达到熔炼的要求,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国外许多冶金专家为此而绞尽脑汁,冷风成为世界闪速冶金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

  张文海在主持金隆工程的技术攻关中,决心在冷风闪速冶炼方面寻求突破。他三次前往美国考察,在研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反复研究试验,最终解决了国外同行从未解决的“下生料”和“炉瘤”等技术难题,确保了闪速炉长期、连续和稳定运行。1997年至今,冷风冶炼顺利生产了6年,各项主要指标先进,这一重大技术进步为世界冶金界所瞩目,被国外同行誉为是“国际闪速冶金俱乐部的品牌”。“冷风冶炼”也被载入国家科技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前沿》。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2000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以“冷风冶炼”为核心,包括双级动力波、主体设备国产化等重大创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科技大奖。当时13个一等奖中有12个来自中央部委和军工系统,惟一的地方奖花落江西。

  在当今学科交叉的时代,拥有多方位的专业知识,是占领本领域制高点的重要条件。早在1980年,张文海就开始涉足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研究。为解放复杂的冶金计算手工劳动,他决心开发计算机软件。新的攻关又让他常常无法安寝,夜里忽而起来,忽而躺下,往往一天工作近20个小时,同事都说他像着了魔。1982年他在国内最早的纸带穿孔计算机121机上开发了《铜闪速冶金NCC软件》,不仅提高了工程设计质量,而且提高了工程设计计算速度100多倍,这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闪速冶金工程软件。近年来由于闪速冶金新技术不断出现,软件需求相应升级,已年过六旬的张文海依然拿着放大镜伏案工作,修改密密麻麻的程序。1995年他参加国家“八五”重点科技专题———甘肃金川镍闪速炉在线控制项目研究时,成功主持了核心技术“金川数模”的研发,这是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镍闪速炉计算机在线控制,这一项目荣获了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文海就是这样,在科技的领域里从未停止过奋斗,而且努力攀上制高点。

  40年来对闪速炼铜技术不懈的追求,张文海先后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对于荣誉,他总是再三强调:“任何工程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完成,都是多专业集体劳动的结晶,是众多的同行,甚至历经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的分内事。感谢有这么好的团队和领导,没有这些,我将一事无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张文海仍然未有懈怠,又雄心勃勃地在从事国家863项目的攻关,向着新的目标,冲刺!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燃烧柔情萦绕
和爱人一起迷醉…
非常笑话
非常笑话乐趣无穷
释放压力倍感轻松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情趣内衣
亲密礼物
  • 好莱坞性感内衣
  • 三点式激情绳衣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一生物系女生第一次见男友脱裤子,先是一愣,继而大笑…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