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经济步入新上升通道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07:48 浙江日报 |
2004-1-6 回眸2003年,中国经济经受了“非典”疫情和云谲波诡的国际环境的考验,以“风景这边奇好”的姿态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2004年,面对世界经济总体趋好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大环境,中国经济能否再度披荆斩棘,再创经济高增长的东方奇迹,无疑将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机遇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均超过预期,因此,各方进一步看好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提高到3%,其中发达国家将升到2.5%,美国、日本、欧元区将分别达到3.4%、1.3%和1.7%;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升为4.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增长4.1%,其中美国为3.9%,日本为1.4%。总体看,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福音。 但是,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美、日、欧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一旦出现波动,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性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贸易保护有增无减,针对中国外贸外汇政策的外部压力较大,我国的外贸环境趋于严峻。 中国经济已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两大冲击,使中国经济损失不小。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伊拉克战争油价的变化使中国外贸顺差减少81亿美元,中国的GDP因此损失0.6个百分点;“非典”疫情对中国2003年经济增长影响接近0.8个百分点。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两大冲击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2003年,中国实际引资总额接近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使得中国仍将是国际资本的长久投资热土。2004年,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利好因素增加,国民经济各领域活力将得到释放,实现高速增长前景乐观。 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一些专家提出的中国经济运行已进入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期和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复苏期相关。经济的内在增长趋势不断增强,已是不争的事实。 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王洛林近日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4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8.5%的经济增长率是正常的,说明现实增长率正在向潜在增长率靠近。虽然目前经济存在着局部过热现象,但距离全面过热还有相当距离,今年的增长率还可以比去年稍高些。 既要防“通胀”更要防“紧缩” 刘国光还认为,目前我国经济还没完全摆脱通缩的阴影,但又有了通胀的苗头。他建议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不能转向收紧的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只能淡化转型,不能马上取消。同时要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政府职能,把着力点从经济发展转向社会发展。 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认为,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正在启动的由住房、汽车、通讯和教育带领的改革以来的第三波增长高潮,2004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期,但与此同时,改革也将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如何在改革过程中分享改革成果;如何围绕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产生新的利益分配等等,将影响经济发展进程。 目前从宏观来看,投资资金来源构成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投资增速明显提高,分别增长37.8%和14.1%。但与此同时,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加以规范。尤其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目前特别“红火”的产业和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性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计,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建设规模。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总体过热和总体过冷的问题,因此经济发展不需要“踩急刹车”也不需要“踩油门”,只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国民经济将保持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目前中国经济存在一些投资失控和商品价格上涨较高的问题,但总体看,既要防“通胀”更要防“紧缩”,要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带来的问题。 他说,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不能简单地用“过热”、“过冷”来判断,更应该分析增长的动力因素是长久的还是短期的、增长格局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通过多方面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的结论。 中国经济增长的掣肘因素 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将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农民收入水平低、人均自然资源少、环境保护任务重、国际竞争力低。特别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力量正在发生变化,掣肘的因素会越来越多。 邱晓华指出,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就深层问题而言,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下岗失业压力大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同时,快速增长中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现象,集中反映在前几年有所缓解的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又有所趋紧;一些领域的发展有些过度、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中农业、服务业发展依然较慢等等。 刘国光强调,目前存在的某些结构性问题趋于严重可能产生中长期影响。政府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地健康发展。 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今年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超过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五年的平均水平。 据《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