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 警钟为谁敲响(本期关注——野生动物与非典)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记者 白剑峰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嗜食野生动物者敲响了警钟,果子狸等确实被冷落了些日子。然而,非典刚刚过去不久,各地滥食野生动物之风又起,果子狸再度成为餐桌“名角”。 日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宣布:广州非典疑似病例被确诊,果子狸被认为是非典病毒的主要载体。专家建议,预防非典的措施应该前移,特别是要禁止对果子狸、獾、貉等动物的饲养、运输、销售、屠宰和进食,以减少非典病毒传染人类的可能。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再次警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指出,滥食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果不彻底抛弃不良的饮食习惯,人类将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巨大灾难。 病原体的“天然储藏库”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指出,野生动物是自然疫源地中病原体的巨大“天然储藏库”。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人类疾病和畜禽疾病来源于野生动物。如人类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来自灵长类;感染牲畜的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来自于狐蝠;疯牛病、口蹄疫等也与野生动物有关;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森林脑炎等50多种疾病来自于鼠类。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指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藏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烹调过程中的高温根本杀不死病毒。 蛇是餐馆里最常见的野生动物。然而,资料显示,蛇可谓“百病之王”,癌症、肝炎、寄生虫病……几乎什么病都得。一些老蛇,其皮肉间有成团的寄生虫。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精确的规定。餐桌上的蛇胆,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但是,鲜蛇胆既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乃至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易损伤体内器官,甚至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吃野味并不能“进补” 滥食野生动物之风为何屡禁不止?除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人认为野味营养价值高、吃野生动物能“大补”。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人相信吃野生动物就是在吃“药膳”,是在“食补”,他们相信吃野生动物可以增加营养、“滋阴壮阳”。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由于对中国传统医药缺乏了解造成的,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据《本草纲目》记载,“花面狸”确有药用价值。所谓“花面狸”,就是因非典而大名鼎鼎的果子狸。因此,长期以来,果子狸肉一直被视为难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补佳品,“红烧果子狸”、“双冬果子狸”等均被列入名菜之列。然而,营养学专家对此是有质疑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荫士安指出:在医学中,“食补”是有特定内涵的。一般来说,人体只有在缺乏某种物质或非健康状态下才需要“补”,科学的日常饮食完全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不需要再通过吃野生动物来“补”。对于健康人来说,过多“进补”反而会破坏体内平衡,对身体造成危害。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从营养学角度看,野生动物与鸡、猪等禽畜肉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差别不大,所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并不比其他种类丰富。相反,一些小型兽类不仅没有特殊的营养,而且还能引发许多疾病,如小型兽类体内常见的寄生虫有管状线虫、带状链尾蚴、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 看来,吃野生动物不仅不能“进补”,而且还有可能“中毒”。因此,钟南山院士呼吁:在非典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问题没有完全弄明白之前,还是不要乱吃野生动物为好。 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 非典是人类疾病史上悲壮的一页。果子狸体内携带非典冠状病毒的事实警示我们:病毒与野生动物之间关系密切,每种病毒都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野生动物身上,因此,与野生动物保持必要的距离是明智之举。这既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更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 当前,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在野生动物的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许多疾病的病原体乘机扩散和传播。由于病体罕见,不少人在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送了命。因此,食用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野生动物是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量捕食野生动物,将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破坏,打乱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从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只有尊重自然,爱惜生命,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才能维护人类的生命安全。 专家呼吁,能否摈弃食用野生动物陋习,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一场非典,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远离野生动物,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不再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所以,我们在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更要依靠法治的力量。只有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滥食野生动物行为,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人民日报》 (2004年01月08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