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督应保持其独立性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1日01:31 红网 |
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自发推行“选派纪委书记”工作,把所属区县的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转移到市纪委,在区县竞相刮起了一场接一场的“廉政风暴”。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跟进,这股从体制内获释的改革力量在经历短暂的试验后无疾而终(2004年1月8日《南方周末》)。 张家界市纪委“空降”纪委书记的做法是成功的。他的成功经验也给我们提出了监督的独立性问题。我党非常重视纪检工作,纪委书记的规格一再提升就是一个明证。1983年,中央要求纪委书记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继而要求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2001年则明确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然而,与此不成正比的是,纪检的监督作用并不明显,群众并不满意。腐败之所以猖獗,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但是,监督者监督不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什么监督不力?监督体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行的纪检监督体制是以同体监督或下级监督上级为主(同体监督指党委内的纪委,下级监督上级指纪委受党委的领导),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构成依附关系,监督没有独立性。这样的监督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吗?这种监督体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上级监督往往又是眼高手低,天高皇帝远,时常处于缺位状态,这就给了腐败分子轻而易举地冲破监督网提供了条件。 纪检监督实行同体监督或者下级监督上级的做法,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质疑。而维持这种体制最有力的说法是:这是《党章》规定的。但是,这种说法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既然原有的监督体系存在缺陷,为什么不可以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宪法》可以修改,《党章》可以修改,为什么监督休系就不可以从体制上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的监督体系? 建立新型的纪检监督体系,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行纪检实行中央垂直管理,不受当地党委制约,以保障监督的独立性。张家界市对各县区的纪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提名推荐,成效立竿见影。事实上,这还只是保障了纪委书记的独立性,纪检系统的其他人员仍未能摆脱对当地党委的依附关系。只有当整个纪检系统从当地党委的序列中脱离出来,才能真正确保整个纪检系统的独立性。假如纪检系统不受当地党委制约,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还能利用纪委对举报他问题的郭光允同志进行打击报复吗?郭光允还有可能受到开除党籍的不公正处理吗?只有当监督者不受被监督者的制约,监督者才不会变成被监督者所利用的工具,监督也才会有成效。 国家有不少部门都在推行垂直管理,最近又有报道说,省以下的国土资源部门也要实行垂直管理。且不论这些部门是否与纪检系统亟需垂直管理同样重要,难道这些部门就没有违反《宪法》的嫌疑吗?《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垂直管理实际上就削弱了《宪法》赋予地方政府的职能。《宪法》在这方面的内容没有修改,该垂直管理的部门仍实行了垂直管理,为什么亟需垂直管理的监督系统却迟迟不见行动?以此类比,并非强调可以违宪或违章,而是说明我们对纪检系统直管工作的忽视。 纪检系统推行直管,是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那种拿《党章》作挡箭牌的,实际上与《党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精神是相抵触的。党的十六大要求,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纪检系统直管,不正是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吗?但愿张家市“空降”纪委书记的做法无疾而终,既是一次提醒,也是一次鞭策,并最终催生出科学、合理、独立的监督体系。(稿源:红网)(作者:谢茂明)(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