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时俱进 开创全面发展新纪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09:20 广州日报大洋网

  非公经济从“补充”到“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前我们把个体、私营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必须改造、消灭的经济成份,经过25年改革,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理论突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性质来看,改革开放前我们把个体、私营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改革开放前期,我们把非公经济看成是“补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的性质认识经历了从“姓资”到“从属”,再到“姓社”的大飞跃。

  从地位来看,改革开放前非公有制经济被看成是公有制经济的对立面。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强调指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些变化,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已提升为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同盟军。

  从作用来看,改革开放前把个体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十六届三中全会则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政策来看,改革开放前实行的先是“改造”后是“消灭”的政策,十六届三中全会则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反映了按经济成份实施差别政策的做法已被一视同仁的政策取代。

  从法律来看,改革开放前期,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是不完善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张长生

  混合所有制推动国企深化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引进外资和股份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之一。从十三大提出对股份制的认识到十五大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从十六大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反映了我党在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企业资本由不同所有制的资本组成的经济,也就是说,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参股组成一个企业。党中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而言的,是指发展国有资本参股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实践的前进推动着指导改革的理论向前发展。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所有制理论不承认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混合的所有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党的文件中也没有出现这方面的理论创新,随着股份制试点的发展,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开始涉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是在十五大,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了动力条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单一资本来源的国有企业改革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捷径。可以预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国有企业将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纯粹的国有企业则越来越少以至成为极少数。缪国亮

  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严格控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中小城市户口迁往大城市,在城镇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二元经济结构”壁垒。改革开放以后,滚滚如潮的流动人口大军,对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旧的户籍制度带来了巨大冲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及不少地方对户籍制度逐步进行改革,其基本精神就是放宽对农转非户口的限制和提高迁徙的自由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可以预期,一场给公民更大平等自由空间的、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户籍制度改革即将在各类城镇全面铺开。

  制度经济学认为,导致制度变迁的原因,既有来自政府的“强制性”力量,也有来自市场的“诱导性”力量。推动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之舟的,也正是政府和市场:一是僵化的户籍制度,使政府难以对流动人口进行灵活有效的管理,也难以分清不同地区户籍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还会增加相应社会管理成本。二是城乡居民“身份”分隔,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特别是一些城市制定了限制外来人口工种和岗位以保证本地人口就业的地方性法规,显然是以牺牲市场效率为代价的。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壁垒,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由于城镇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将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四是待遇有别的户籍管理及与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城乡居民开展公平竞争,从长远来看将有损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打破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但是,中国不成熟、不完善和不平衡的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全面放开户籍迁移限制和实行城乡居民相同的户籍待遇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继续依据实践推动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户籍制度。周立彩

  从平均主义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25年来,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基本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步形成了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局面。

  分配理论创新与制度变迁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和阶段。

  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冲破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观念,形成由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分配体制中平均主义相当严重,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克服平均主义。由此拉开了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大量的篇幅分析了平均主义的根源和危害,通过部分先富带动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由此形成,并推动分配制度改革。

  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探索按劳分配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其他分配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争论,主流意见认为,按劳分配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于把人们的劳动贡献作为分配依据,应当加以坚持、创新和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探索多种实现形式;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应当有多种其他分配方式。这些认识在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报告中得到肯定,并付诸实践。

  三、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转向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个时期还形成了指导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新认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等等。郑志国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在改革开放前,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的“洪水猛兽”和公有制的对立物而被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经过25年的改革实践,股份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不仅逐步被我国所接受和利用,而且正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早在1979年,我国农村就有了以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但人们对股份制的认识并不一致。1984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开始试点。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继续试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之后,股份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肯定。

  党的十五大在改革实践基础上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将公有制性质与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提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突破了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传统观念,标志着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又一重大创新和发展,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从理论上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性问题。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就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一系列挫折。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放权让利的国有企业改革到推进股份制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再到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表明我国已经在改革实践中找到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股份制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有限责任为特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克服了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筹资能力有限、无限责任、对外封闭、稳定性差等缺陷,以其产权主体多元化、财产的开放化、流动化和社会化,反映了社会化生产规律,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余甫功

  文化产业适应知识经济新要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在文化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体现了文化改革、发展和建设的新思路,而且反映了未来社会文化与经济走向相互融合的趋势。

  提出文化产业的观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但要发展好文化产业还必须进行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方式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大文化产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比较宽泛,一般都将与文化生产相关的企业纳入到文化产业链中。这种文化与经济走向相互融合趋势给我们进行文化产业中的企业兼并、强强联合与资产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

  投融资机制要改变政府对文化项目的投入方式,由政府计划型拨款转为产业需求型贷款和投资。要通过立法以差别税率的形式加快国内多元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同时要在政策上有明确的导向,进行其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的试点。还可以直接利用外资,进行国际化资本运作,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供给需求文化供给需求是牵引文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要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动作,摸清我国城市文化供给需求,切实按照文化供给需求来组织文化产品生产与提供文化产品服务。进行文化产品的供给需求创新,要重点研究能有效吸引消费欲望的新文化产品,引导和培育文化消费。

  人才和行业管理体系必须依托高校和学术界的现有力量和资源优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队伍,形成人才后备资源高地。还要组建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我管理和有序竞争机制。

  法律体系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外部生态环境,因此必须在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上进行创新,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性制定有关文化产业的环境保护、市场分类准入、引进文化人才和技术、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张勇(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春天的树枝,总有发芽的冲动。桃花摇曳,下雪天晴的日子里是谁在缠绵呵护着你?
  报名优惠:注册会计 英语口语 在职硕士、职称英语 少儿英语

【 新浪IVR语音业务开通 拨打125908586 听笑话/恐怖故事 1258685 结交帅哥/美女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在耳边呢喃诉爱意
跳一场激情双人舞
非常笑话
最最最酷辣的笑话
每天都来爽一爽!
图片
铃声
·《手机》-来电
·梅艳芳 床前明月光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招商项目推介专题!
新浪MP3搜索,中大奖
企业邮箱,新年送大礼
企业网上商机市场!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西安教育资讯!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某国难征兵源,便想出一办法: 如果服兵役,将得到一美女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