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考研”好困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4日00:27 人民网 |
网友:晏扬 在刚刚结束的200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全国共有考生约94万人,比去年增长了14.8%。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是研究生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内在动因,持续升温的“考研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然而,如果透过这股考研热潮做一番冷静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依然让人备感困惑。 先以政治考试科目为例,来看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政治是每位报考者必考的一个科目,也是让许多报考者感到头痛的一个科目。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考生复习政治的惟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考前冲刺,临阵磨枪,考研过后便将复习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政治考试科目既无法考量一名考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水平,也无法考察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只不过考察了哪位考生死记硬背得更多、哪位考生对试题“押”得更准而已。从这个角度讲,研究生入学政治考试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其实是极为有限的。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设置政治考试科目是否必要,以及是否应当作为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但至少可以说,目前政治考试科目的内容和形式,显然与选拔研究型、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招生目标不相符合。这几年连高考的内容和形式都一直在变,并力争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为何研究生入学的政治考试仍然一成不变,非要逼迫每位考生不得不去死记硬背呢? 而由研究生入学考试所催生出来的巨大“考研市场”,更让人觉得变了味儿。不管是办辅导班的还是出版辅导书的,都想方设法从“考研市场”中分得更大一杯羹,就连考点附近的旅馆餐厅也会在考研期间临时提高价码,趁机捞上一把。有些据称是押题特别准或者知晓命题“内幕”的辅导“名师”,每年考研之前便坐着飞机不停地穿梭于各大城市的辅导点,上一次约2个小时的辅导课,所得讲课费可高达5000元,甚至上万元。“考研族”有时候明知挨宰,却不得不乖乖地交钱听课。考研成了一种不轻的经济负担,让不少“考研族”,特别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堪重负,而今年考研大军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占报考总人数的50%以上。 再以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为例,来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研究生连年扩招之后,很多高校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并没有跟上,一名导师带好几名研究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六、七名研究生挤一间宿舍的情况也不鲜见。有些研究生导师虽然挂着“硕导”、“博导”的头衔,平时却忙于各种事务,“师”而不“导”,甚至和所带研究生见面的次数都少而又少,更谈不上悉心指导、严格要求了。当然,有些研究生也宁愿不见导师,因为见了导师就会被抓去干活,充当义务勤杂工。如此情形之下,难免有些研究生放松自我要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拉关系、做生意、找工作,或者吃喝玩乐,荒废了学业。很多研究生身上弥漫着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没有独立见解,连毕业论文也要请人捉刀代笔,或者花钱去网上买来。难怪有些长期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者说:“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只相当于过去的硕士生;现在的硕士生相当于过去的本科生。”研究生扩招却以培养质量的下降为代价,在热闹非凡的考研潮流之中,包含着巨大的泡沫空洞,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无比困惑和忧虑?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