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与绿色GDP(专访)(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04: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记者:近年来,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科学界就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您如何看待GDP和绿色GDP? 马中:我个人认为,对于GDP要用历史的观点,科学地加以分析。 GDP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当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远没有现在这么巨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还没有出现。在1992年之后,GDP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而且实际上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最硬的指标,这是由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所决定的。应该看到,GDP的效应是多方面的。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不仅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丰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盲目追求GDP增长,带来一些弊端 记者:那么说,过分地、片面地强调GDP,是否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马中:GDP只是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计量,没有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它本身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而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在我看来,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可持续,而不是发展。可持续不仅是当代的可持续,而且是子孙后代的可持续。 记者:GDP也被发达国家所采用,似乎没有带来对资源和环境明显的负面作用? 马中:这与我国具体国情有很大关系。首先,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尚未摆脱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生产工艺总体上还相对落后,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污染物的排放率比较高。 其次,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率像我国这样高。高消耗、高排放、高增幅,造成了资源的惊人消耗和数量巨大的污染物排放———如果长此以往,发展将难以为继。 再次,我国的政府职能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GDP增长在各级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中的极端重要性,使得短期利益和短期行为屡禁不止。发展经济往往“压倒一切”,环境和生态保护只能为经济建设“让路”。 实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的切入点 记者:您如何评价单纯追求GDP增长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马中:当前,对于GDP增长的盲目追求,已经使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世界银行认为,我国1995年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在540亿美元左右,约占当年GDP的5%—7%。虽然这一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值得商榷,但也不乏警示意义。 记者: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绿色GDP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此,您如何理解? 马中: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补充,更加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绿色GDP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更为突出。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可以说,实行绿色GDP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新发展思路的最佳切入点。 实行绿色GDP,面临技术挑战,但并非不可跨越 记者:有学者认为,绿色GDP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您如何看? 马中:的确,实行绿色GDP面临现实的技术挑战。主要有两大难题:一个是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比如,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被发现,其成本算到哪一年才准确?再比如,物种的灭绝也是这样,你很难把它归结为哪一项经济活动。另外一个难题是资源环境如何定价。人们逐渐意识到,资源、环境无价的观念是错误的,但是究竟如何进行市场定价??虼耍颐窃诤艋铰躺獹DP的同时,也要问一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您是不是说绿色GDP很难操作? 马中:实行绿色GDP确实存在许多难题,但并非不可跨越。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有产权就会有市场交易,定价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近年来我国许多种资源的产权越来越明确,比如土地权、林权、水权,随之而来的租用、买卖等交易行为越来越频繁,土地、树木、水等自然资源也就有了具体的价格。 记者:有形的自然资源是这样,无形、无界的环境又如何定价? 马中:相对于自然资源,环境的价格似乎更难确定。从目前来看,其一般做法是,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如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些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排污权交易。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最终就可以确定环境的价格。 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是与市场化的进程密不可分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资源市场和环境市场的逐渐形成,实行绿色GDP的时间表会越来越近。 《人民日报》 (2004年01月17日 第五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