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源才有财路——独家专访尉文渊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7日14:16 新民晚报 |
“投资传媒文化,对商业模式需有独特的创新能力,还要有长期投资的心态。” “搞网络,也许第100年你成了全球首富,但前面99年怎么过?”——尉文渊 尉文渊,人称证券界“奇人”,1990年受命筹办上海证券交易所并出任总经理,1995年因“3·27国债风波”辞职。此后自己创业,从投资咨询顾问做起,先后涉足实业、外贸、投资管理等领域,把自己的民营企业新盟集团办得红红火火,其间也在传媒文化投资和网络热中一展身手。这几年,他谢绝无数采访,但听说本报新春正改进版面,便欣然答应“和老朋友聊聊天”。 央视电影频道 赚一桶金 尉文渊年轻时退伍后当过电影院跑片员,出国考察时又对国外的有线电视盈利模式留下很深印象。1996年,中央电视台6套电影频道将开播,向社会出售广告时段,不少人认为电影频道的片源和覆盖率都有限,并不看好。“只是凭感觉,觉得中央6套的广告拍卖价比1套要低得多,国外又有成功的先例,就一下子买断了4年。”回想当年勇,他说自己实际上是在“赌”——开始半年,每天烧掉几万元却没有进帐,但第二年就收回了投资。 “我们只是简单地买进广告时段,再分销出去,当时资源稀缺,有资源就有了财路。” 尉文渊对传媒文化的投资保持清醒:玩这一行,要对商业模式有独特的创新能力;传媒文化产业投入大、回收慢,要求投资者有资本实力,还要有长期投资的心态。 质疑网络盈利 态度理性 尉文渊的理性,还体现在网络热中。1999年网络经济高涨,他应朋友之邀玩“名人效应”出任海融证券网总裁,吸引眼球无数,但他始终质疑网络的盈利能力。“那时只要讲故事就会有钱,而不是按照商业规律来运作。健康的企业要讲现金流、讲盈利能力。我总是问他们:也许第100年你成为了全球首富,但前面99年怎么过?” 那时,这样的声音很微弱,网络成为资本市场的炒作主题,投机家们推波助澜,但没过多久网络股就从云端跌落。海融被和讯网兼并,尉文渊全身而退。“网络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人们用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它。”现在,携程、新浪等股票又闪亮于纳斯达克,尉文渊觉得这很符合网络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爱面对公众 大隐于市 千帆过往,千金聚散,尉文渊对资本市场的潜心研究始终没有放弃。他说,所有的投资都遵循一个最朴素的原理:寻求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商务模式。 尉文渊斜靠在沙发上,很轻松。他不紧盯K线图,不收发电子邮件,不常用手机,不爱面对公众,大隐于市,笑看浮云。 本报记者陆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