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冬日访“胆熊”(下)拯救行动:淘汰养熊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03:2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本报特派记者 何晖/文图三方协议拯救黑熊 记者在亚洲黑熊保护中心见到了一大堆密密麻麻与黑熊有关的文件、协议和备忘录。亚洲黑熊保护中心于2002年7月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正式签署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名称叫“拯救黑熊”,三方约定用不长的时间在中国彻底淘汰养熊业,并在全世界倡议推广能替代熊胆的药品。据说,凡是释放黑熊的养熊场,吉尔罗宾逊他们都要为其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据称,这是首个得到了中国政府认可的中国官方部门与境外动物福利团体签订的协议。 记者看到:根据协议,“拯救黑熊”的步骤是先关闭虐待黑熊的小型和私人的养熊场,将这些养熊场的熊交由亚洲动物基金设立的亚洲黑熊保护中心收养,最终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养熊业。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邓祥遂曾在一次讲话中说:“熊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应该发展熊胆的替代品并且彻底淘汰养熊业。”反对声音人更重要 记者在四川省林业厅见到了一份该厅给传媒的统一发言稿,发言人是野生动物保护处的邓祥遂处长:“我们有个中立方针,叫做‘加强资源保护,继续繁殖或者开发利用’,养熊业也是属于‘继续繁殖或者开发利用’的一个内容。从效果上来讲,保证了医药的需要,而且减少了对野外黑熊的捕杀,因为一只熊一年取的胆,相当于野外捕杀40只熊,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而一只熊从3岁取胆,可以取到10岁左右,就是在这个期间,它能够保护的野外黑熊就更多。所以当时这个产业是受到一定鼓励支持的。” 事实上,政府有些部门的官员认为“拯救黑熊”这种提法很刺耳。 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养熊业一直是四川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国情,如果农民温饱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动物保护?是人的生活质量重要还是动物的生活质量重要?政府对合法的养熊场是扶持的,对那些非法的是严厉打击的。” 他说:“在一些大的正规的养熊场里,黑熊的生活不是外界传说的那样———他们会在熊很小的时候就做胆囊手术。在熊还没有到取胆的年龄,场内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在喂熊吃食的同时,对熊那个将用于取胆时插管子的地方做有意识的触动。刚开始熊会感觉不适,时间久了,熊就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边吃食,一边要人触摸腹部。到了真正取胆的年龄,熊只顾着吃食,对肚子上插管子取胆就没有感觉了。” 这位官员称,在我国规范的养熊场,用钢管取熊胆的方法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了。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有了无管取胆,熊是没有痛苦的。 成都传媒界的一位同行发表个人观点认为:全国有7000只野生黑熊被关在囚笼里,四川占2000多只。四川官方统计有300多家合法的养熊场。政府支持着的养熊业并没有能够阻止人类从野外捕获黑熊。解决之道寻找替代品 “最根本的一点是,熊胆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且替代品会更便宜,并且同样有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允许这种事情存在?为什么还要盘剥它们?这是不公平的。”除了坚持要把协议执行彻底之外,吉尔罗宾逊固执的行为还有这个固执的认识在支撑着。 亚洲动物基金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有关中医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菊花以及大黄等,这些草药的疗效比熊胆更好,价格也更便宜。 反对取缔养熊业的观点则认为:目前熊胆粉市场的巨大利益是存在的,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取缔了养熊业,就会又有人开始对野外熊进行捕杀,获得熊胆。 这种观点也认同黑熊生存环境恶劣之说,认为:一方面要考虑到养熊取胆对保护野外资源和维护中医药来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切实改善养熊取胆的条件,坚决取缔非法、条件恶劣、方式残酷的养熊取胆场,尽可能地使取胆熊得以较好地生存、活动和繁殖。 这种观点认为熊胆的药用价值不可能会被代替:熊胆汁所含的熊去氧胆酸是熊胆汁中特有的成分,其他动物的胆汁和合成的人工熊胆无法替代真正的熊胆汁。 有专家说,在拯救黑熊这个问题上,最关键的就是消费者不再用含有熊胆的产品。但就像熊掌、鱼翅、猴脑一样,有人买也有人卖,所以每个选择的背后都有诸如传统、文化、习惯等诸多原因,当然还有利益。期待立法虐待动物罪 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则希望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成都市林业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是温和,他说,未来3至5年内中国将会全面淘汰养熊取胆业,因为《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在重新修订中,那里第一次明确了“虐待动物”有罪。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这只大手也会把这个行业掐死,早些年1克熊胆粉超过了黄金的价位,一个完整的熊胆在国外能卖到10万元,而现在呢,1克熊胆粉只能卖到几十块钱。我国目前的养熊场每年生产约6000公斤的熊胆汁,已经超过国内医药市场的需求。如果养熊入不敷出,养熊场自然会倒闭。 只是,市场经济也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在记者要结束此次采访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为了消化剩余的熊胆,一些厂家转而开发熊胆酒甚至熊胆牙膏、洗发膏、洗面奶等产品了。 上海的一位教授闻此讯后很是震惊。此前不久,该教授还在多次学术交流中对弃用熊胆拯救黑熊充满乐观,他曾说:“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我国已把虎骨、豹骨列为禁用药材,下一个,我想该轮到熊胆了。” |